篇一: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阐述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
摘要: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成绩的主要途径。为了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章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好阅读训练的质量,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群文阅读模式更能促进阅读的学习,所以本文将针对中学语文主题学习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此来为教学指明方向。
关键词:中学语文
主题学习
群文阅读
一、明确群文阅读的教学特点
群文阅读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同学之间积极交流,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群文阅读教学法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又使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1.选文具有多向性。从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群文阅读的选文具有多向性。即教师在选文的过程中是以一个或者多个议题为中心,选择一组文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而教师在选文确定主题的过程中,一般都比较重视文章内容以及中心思想、文化内涵以及表达方式等各方面的因素,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之间的关联性,整合文章的中心思想。
2.选题具有开放性。群文阅读之所以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所选议题的开放性和可讨论性。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进行讨论,在开放性的讨论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
3.重视最终共识的达成。从群文阅读选题的开放性就可以推断出,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所选的议题并没有最终的标准答案。群文阅读最终的结果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沟通和交流达成最终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机会,而最终的共识则是将所有人的思想观点总结出来,形成一个共同的结论。
二、重视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大都还是处于“单篇内容分析式”教学,几堂课下来就围绕一篇文章进行研究,从字词到句段,再到谋篇直至中心思想。外加在课中还有老师“炮轰”似的问题,弄得学生“人心惶惶”,不得安宁。常常一堂课下来,老师教得“苟延残喘”,学生学得“人仰马翻”。即使这样,老师还是“穷追不舍”,并美其名曰“趁热打铁”,即课后要布置阅读训练题以及小练笔等一系列阅读作业。久而久之,学生望而生畏,不喜欢阅读,没有阅读的习惯,这太正常了。所以,反观我们自己的教学经历,学生的这些坏习惯其实是我们自己“灌”(惯)的。
而“群文阅读”则打破了单篇分析式教学,从而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在群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没有过高要求,没有太多复杂的问题,学生只是静静阅读,对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疑惑做批注;教师则是巡视、指导、辅助、倾听,并和学生一起阅读,而后师生围绕“议题”集体构建,达成共识。一堂课下来,学生大部分时间沉浸在阅读当中,没有“外因”的干扰。如此轻松阅读课堂,学生怎能没有兴趣?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者的作用,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实际组织者,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同时也是和学生进行沟通的对话者
之一。虽然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是不能忽视的事实。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启发与引导,但是不应该越俎代庖,大包大揽地将一切文章中所出现的问题都讲解、解决,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思想的培养。只有适当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本身掌握了阅读方法以及技巧,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真正地培养出学生阅读的爱好与兴趣。
四、重视专题自主拓展阅读的培养,丰富阅读方式
在初中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专题自主拓展阅读意识的培养。在自主拓展阅读中,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的“权利”大了,往往兴趣也就高了。人常常是会做的事、能做好的事更乐意去做,阅读也是这样。学生可以就诸如“感受真、善、美”“走近名人”“诗词欣赏”“秦风汉韵”“杂文纵横”等大专题及“走近鲁迅”“感恩父母”等小专题进行系统的拓展阅读。由于专题自主拓展阅读是课内外相结合,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有收集、交流、研讨推荐等环节,包括了从课本到网络、从文本的比较到点评分析的比较、从师生比较到对照名家点评等丰富广阔的阅读方式和领域。学习形式较之单一的课堂接受学习有趣而高效地让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交流推荐中他们能够体会到成功展示自己阅读体会的快乐,其阅读的兴趣会大大提高。不仅是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自己走进书里了,就会感到读书的乐趣,有了内驱力,学生对整个语文学科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长此以往,课堂交流或是平时交流中,讨论问题或作文、随笔时,他们的知识面就会比较广,显露出一定的深度和独见性、较成熟的思想观点,展示着较成熟的语言色彩,思路清晰、表述准确到位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李浩
群文阅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推动作用[J].语文教育,2013,(04)。
[2]张凤梅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1,(9)。
篇二: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蓬安县河舒小学
吴竞
阅读教学是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起着核心支撑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它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有利于规避传统阅读方式带来的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的弊端,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前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方式。
一、科学选择阅读文章,优化文章组合结构
在群文阅读中,文章的选择是开展群文阅读的基础。在选择文章时,应保持文章之间的联系,应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文章的主题可根据体裁、作者、写作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来确定。如,在学习《麻雀》一文时,如确定其主题为鸟类,则可选择《翠鸟》《灰雀》《燕子》等文章进行阅读,提高学生对于动物描写的认识;如确定其主题为亲情时,可选择《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怀》等文章,增强学生对于亲情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此外,还可将作者作为对象对文章进行组合,提高学生对该作者的认识程度;
还可以记叙文、说明文、散文为主题,提高学生对该类型文章体裁的了解。另外,为扩宽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将文章的选择延伸到课外文章,从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选择好课内、课外的阅读文章后,需要对文章进行优化、重组,突出文章的阅读价值。可按照结构、层次组合文章,开展递进式、举一反三式及重复阅读法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二、指导正确阅读方法,奠定学生阅读基础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未掌握正确阅读的方法,因而阅读质量相对较差,再加上群文阅读篇目较多,学生认字能力有限,因而存在一定的阅读压力。所以,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如,在阅读《麻雀》《翠鸟》《灰雀》《燕子》《夜莺的歌声》等以鸟类为主题的群文时,首先对其进行初读,对于文中的生字、生词可采用上下文联系、猜想的方式大致了解其意思;其次,了解该文章描写的属于鸟类的特点;最后,分析麻雀、翠鸟、燕子等不同鸟类之间的不同,思考上述文章中的侧重点。如,《麻雀》虽以麻雀为题,但是侧重于描写动物之间的亲情,而《翠鸟》则侧重描写翠鸟的习性等,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还应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进行培养,在进行阅读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再逐渐缩短阅读时间,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三、问题贯穿群文阅读,提高群文阅读效果
在群文阅读中贯穿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炼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提高阅读速度方面,问题引导也具有
较佳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提问。如,以亲情为主题的《麻雀》《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怀》等文章为例,教师可提出“动物之间的亲情与人之间的亲情有什么相似之处”、“动物也有亲情,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等问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会以解决该问题为出发点,从文章中找寻相应的答案,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在完成阅读之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感想,鼓励学生对该话题进行讨论,发表自身的不同看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价值观的目的。
四、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将阅读延伸至课外
为提高阅读质量,还可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生活。定期开展主题阅读交流会,可每月进行一次,开展之前确定主题。主题可定为“勇敢”、“理想”、“父爱”、“母爱”、“友情”等,如确定主题为“理想”,则在往后的一个月内,学生可读关于“理想”的书,在交流会上轮流发表自己对于“理想”的看法。开展说故事比赛,确定主题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说故事比赛,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开展阅读小游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提出相关字眼,学生说出相应文章名,回答得多且正确的小组为胜并获取相应的奖励。如,教师提出“友情”,学生可回答关于友情的文章名,如,《小伙伴》《小鸟和牵牛花》等,促使学生加强阅读。此外,教师还推荐学生感兴趣的书目,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增设阅读欣赏课,指导学生欣赏文章的美学、人文、艺术价值等,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审美能力。
五、阅读写作相结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写作则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学中,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群文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读写方面的训练。当学生读完《火车上的茶杯》、《枣核》、《萧山杨梅》、《小桔灯》这一组文章后,我不失时机地反问:
师:梅子涵一看到茶杯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他的外婆;萧乾一看到枣核便会想到他的同窗故友;冰心每当看到小桔灯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个小女孩,想必你也会有看到某样东西而情不自禁的想起某个人的时候吧?
这样一问,学生情动而辞发,也就知道怎样将心中的那个事物贯穿全文,结构成篇了。有了这样的阅读,有了这样的思考,那么再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这类文章的仿写,就能更好地做到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方法,在仿写中提高言语的表达能力。
群文阅读它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体系,创新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势,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成为语文教育中一个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深入地去研究和大力地推广它,那么群文阅读这朵奇葩,就会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越开越艳、越开越美。
篇三: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文|万卫平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标将“阅读教学”定义为“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具体要求为教师利用课文引导学生,使其掌握阅读方法,读懂、鉴赏各类文本,并能从阅读中汲取丰富知识,丰富精神生活。在这种“四位一体”的精神互动中,“文本”是连接“学生”“教师”与“教材编者”的桥梁,至关重要。但同时“,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共识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非课文”文本进入到教师的视野,成为教师的教学素材,群文阅读成为了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其实,群文阅读作为阅读教学模式广为人知尚属“新鲜”,但这种思想已源远流长,并在日常教学中广泛存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看到此类现象:在教一篇课文前,教师先列举(或让学生列举)大量类似的文本作为导入。比如在教二年级上册神话故事《大禹治水》时,常见以下导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这些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中国神话传说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我们今天就学习其中的一篇《大禹治水》。再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时,其导入环节如此: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民间故事是一些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它们或机智幽默,或歌颂善良美好,或感人至深……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简要地讲给大家!教师先列举(或引导学生列举)课文的同类型文本,再开始学习课文,我们不妨把这种全国名校联盟模式称之为“X+1”。这种模式假定学生已经2020年会视频资料了解并掌握了诸多同类型文本,在学习课文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21.0611|之前就将类似于“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等概念植入学生头脑,基于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为前提进行教学。教学设计的思维模式为“多到一”,即在学生类属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认知类属中的具体对象。与之对应的是,也有教师将其他文本处理为课本的拓展资源,即要求学生在学习完课文文本后,能够举一反三,将所学的阅读方法迁移到更多类似的文本,最终对文本形成类属性认识。我们称这种模式为“1+X”。那么,在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是应该遵循“X+1”模式,还是“1+X”模式呢?从教学规律出发,遵循教学实际,我认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1+X”模式,原因有如下三点。一、坚持“生本”原则,遵循认识规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教学应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X+1”模式在教学导入阶段便将课文置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将课文归类,从课文的文本类型出发开始教学。这种模式以全体学生都已经掌握相关文本类型知识,阅读过类似文本为前提,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其教学设计并非基于学情,并非基于学生的经验世界,而是基于教师自身为中心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从新课改理论角度来讲就是更关注科学而非关注人,是以教育者自身而非以学生为中心。与之相反,“1+X”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片面认为学生已|教学主张“为了每一个然,后者更符合新课程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导向,奠基未来二、深化“能力”发展不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新的教学观也倡导教师教学应从“教绎法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能在短时间然而,在内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主题,很显然,单凭传统的演绎法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国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且,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教知识不如教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就应该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X+1”模式阅读教学的思维方式是在学生原有的阅读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学习一篇类似文本,目的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量。“1+X”模式的思维方式则正相反,是在带领学生学习一篇典型例文之后,再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阅读更多类似文本,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阅读一类文本的方法,提升学生阅读一类文本的能力。笔者认为,在现代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获取知识,甚至有很多方式比课堂教学更直观、更有趣。因此,如若只是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扩充知识量,那阅读教学的价值便大打折扣。只有让学生在阅读课上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如何阅读,并将所学运用到平时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发挥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推动语文学科的可持续性教育。阅读教学中“1+X”模式的运用将会发挥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三、强化“归纳”思维,促进自我生长归纳法和演绎法由来已久,长期以来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科教学实践中。用归纳法施教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完成相应的归纳推理过程,得出结论,主动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常与启发式教学相联系。用演绎法施教就是教师从已知最抽象最高深的大原则、大定理开始,进行一步步的深入推演,常与灌输式相联系。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演绎法教学模式。演采用演绎法教学模式,抽象概念的大量输入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失去学习兴趣。与之相反,归纳法能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会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头脑中知识、经验的重建,这样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思考习得的知识往往更有意义、更难忘、更耐用。“1+X”模式借鉴了归纳法的思维,引导学生具体感知文本、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思考,在头脑中对知识经验进行重组和建构,让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打上自己的烙印,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的概念才会真实具体、有血有肉。统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读书兴味,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阅读。这正是“1+X”阅读模式的要义,我们应把教材中的课文当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素材。上文所述的《猎人海力布》的导入是先介绍何为民间故事,再开始教课文,自上而下。用这种模式教学,学生对相关概念没有一个感知、思考
篇四: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基本理论及教学策略
资阳市雁江区第五小学
张选美
台湾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变化:“在政府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这段话里,出现了“群文”这个概念,并且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的教学。可见,“群文阅读”已逐渐走进课堂,它是一种语文教学的新形式,一场语文教学静悄悄的变革。但从目前来看,很多一线教师对群文阅读及其教学还处于一种比较模糊的状态,很多理论问题还没有得到澄清,有的教师甚至一无所知。
今天我的讲座的主题就是群文阅读教学,主要讲以下五个内容。
一、什么是群文阅读教学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开展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
在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中,包含着一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
1.选文
所谓选文,就是依据教学需要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的一组文本。选文可能是文学性的,如小说、散文、诗歌等;也可能是实用性的,比如应用文等。一组选文的最大特征就在于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议题,围绕着议题可以开展阅读教学。
2.议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一组选文中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议题。议题的最大特征在于可讨论性,也
就是说一套给予读者一个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读者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形成不同见解。
3.集体建构
一般对建构的理解都是在个人意义上来讨论的,把知识的建构是为个体认识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然而课堂上语文阅读的过程却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要真正克服教师教知识或学生学知识的思想,而把课堂教学的过程视为师生集体建构的过程。所谓集体建构,就是在个人智慧的基础上,不事先确定议题的答案,师生一起共享智慧,在共享中逐步构建文本的意义,在教师、学生和文本的视野融合中形成共识。集体建构以参与者的不同意见为基础,以对他人意见的倾听、认同和接纳为核心,以形成共识为目标。
4.共识
共识是群文阅读的又一核心概念。群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师、学生形成共识。在教学过程中,寻求共识并不是意味着只追求知识的唯一性和准确性,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克服用自己的思想压制和取代学生思想的冲动,压制自己要告诉学生“标准答案”的冲动,而是虚心倾听来自学生的意见和智慧,和学生一起倾听来自教材的意见,然后通过不同意见之间的对比分析和学生一起取得对知识的认同。这样寻求公式的三个主体:教师、学生和教材的意见都得到了倾听和尊重。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特征
群文阅读教学有着自身的特征,符合这些特征的教学才是群文阅读的教
1.开放性
群文阅读的开放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议题的开放性。群文阅读的议题可以是语文知识,也可以是语感、文感和情感,同时议题面向学生是开放的,并不事先规定议题的思想方向或者答案方向,需要教师、学生、多个文本在一起互动产生建构性的共识。
第二,教学结构的开放性。群文阅读教学强调教师设置足够宽泛的议题,把学生引入思考和讨论中,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参与到对话中来。
第三,师生互动的开放性。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倾向于告诉学生固定的答案,而是组织学生一起围绕着文本进行建构。
第四,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来自学生的声音,从来不轻易否定每一个答案,而是引领大家在理解、比较中获得认同和共识。
2.主体性
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宗旨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表自己的见解。事实上,开放性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奠定了基础,只有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思维时间,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真正展现出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主体性是通过自主学习和尊重差异体现出来的。
3.交互性
在内群文阅读教学中,交互性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群文阅读的过程,是多文本相互交织形成一条的总体结构的过程;第二,群文阅读的过程,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在交互中产生新的视界融合的过程。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交互性是通过积极的倾听和集体建构来实现的,正是经由倾听和集体建构的过程,整个班级师生围绕议题和选文构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4.探究性
群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一起围绕着议题和文本不断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和文本交互作用的历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事先既定的答案,新的思想在其中不断浮现出来,然后又不断与已有的见解产生视界融合。因此,没有谁能够预计最终大家会发现什么,而且究竟会发现什么也不是最重要的,最为重要的是经历这一过程,不断地改善师生对世界的理解,改善师生的心智模式。
三、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既然人们已经探索了那么多的新阅读形式,为什么我们还压提倡群文阅读?群文阅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1.群文阅读教学时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
径。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四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文教育的目的和基本理念,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可以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就是通过长期的血丝和实践所形成的能够自动运用出来的知识积淀、语文能力和思维方式。群文阅读教学通过多文本形成一个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参与进来,在参与的过程中把握语文恩那个了,把知识与自身的体验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能够多方面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2.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能。
群文阅读教学围绕着一组选文所贯穿的议题展开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理解,而是能够通过多文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看到同一个事物或问题吗,形成强烈的思维张力,因此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构建复杂的心智模式。同时,由于同时学习多篇文章,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大大提升了阅读的效能。
3.群文阅读教学课堂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考验,教师不仅压有广博的语文知识,而且还需要博览群书,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更为重要的是,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把学生视为血丝的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学会积极地倾听,并依据学生的思维进行总结和提炼。在这个意义上,进行一次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对教师素质和教学境界的全面提升。而且这种提升时主动的,是教师在行动中的提升,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帮助十分有效,可以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语文教学的专家。
4.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时不言而喻的。它将课内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在教材之外还有那么多号的篇章值得他们探索,自然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的不是一个“被告知”“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探险、主动发现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心灵得到张扬,极大的成就感会因此而产生,吸引他们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四、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
1.多阅读,多比较性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就像人们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骑自行车中学会骑自行车一样,阅读也是在阅读中学会的。尽管教师的讲授、示范有其作用,但阅读经验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个人的阅读策略一定是学生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而成的。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读得太少”。
也许有人会说,单篇课文的教学,老师也在强调“多读”,实现“多读”的途径是反复读一篇四五百字的短文。一篇经过剪裁的“去情境化”的短文。但是我们发现,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并没有读的新鲜感和探究欲,没有多少人愿意去重读一篇“一目了然”的短小文章,尽管这篇文章可能有其精微深刻的地方。“群文阅读”的不同在于,学生在一篇接着一篇的阅读当中,始终保留着新鲜感,特别是在横向结构的比较性阅读中,学生会不断涌现质疑和发现。因此,“群文阅读”的课堂,学生的主动阅读会占取很大的比例。
2.多质疑,多分享,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前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在20世纪初就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教育观点:在学校里往往只发现记忆力:读课文、讲述、背诵。而一个记忆不好的儿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华的人。几十年过去了,尽管我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我们的“课文教学”不能否认还是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缺少质疑和发现。我们在课文教学的课堂里,即使有问题,大部分是老师的问题,即使有发现,大部分是老师的发现。这不仅是我们的教学操作出了问题,也是由于单篇文章自身的局限。
“群文阅读”的方向,就是希望在我们的课堂里,真的让学生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解决问题,最终有所发现。
3.多学习、多实践浏览、略读、跳读等阅读方式
大家都明白,课文教学比较强调逐字的阅读、朗读和美读。凡是阅读教学的研讨,都强调有感情朗读,课堂上的书声琅琅可以掩盖这堂阅读课的许多不足。逐字的阅读、朗读以及美读当然重要,但是过于强化乃至强势,就让人忧虑。沈大安老师说:“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沈大安老师的这一观点,法国政府教育部早在1972年就落实到实践上。1972年法国政府教育部将“无声视读”正式定为阅读教学的真正目标(阅读可以只需依靠眼睛,而无需依赖嗓音)。因此,朗读作为教育体制的首选手段和最终目标的地位,在70年代的法国已经受到严重动摇。
那么,除了朗读和美读,我们还可以怎么读呢?我们还可以默读,我们还可以速读(扫读、跳读和技巧阅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它各类阅读。过去,信息交流缓慢、不够准确、有限并且昂贵;如今,交流变得快捷、相对准确、无限而且廉价,但同时也将我们淹没在信息之中。浩如烟海的信息要求每一位成熟的读者每天进行理性选择、分析和理解。因此,那些帮助我们获取信息、更适于思考的阅读方式,如浏览、略读、跳读等,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并且让学生学习和实践。
4.多了解、多尝试真实、实用的阅读策略
最近由于赵镜中老师“教课文”还是“教阅读”、吴忠豪教授“教课文”还是“教语文”的追问,以及PISA、PIRLS阅读测试的出现,大家开始关注“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例如重读、比较、视觉化、连结、统整等,关于这些策略,我们可以在专门的文章中探讨。“群文阅读”就是要变单篇的课文教学,重视分数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模式为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学习模式。
这里要强调的是,阅读策略需要透过老师的教学活动,步骤化、程序化,让每个学生,不限天生能力、先天条件,不管背景知识多寡,都能循着老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每个人都往前进展一些。所以,真正成功有效的“群文阅读”,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还要相应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那种有步骤、有程序的阅读策略教学,才有可能缩短儿童天生能力间的差距。
五、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
在“群文阅读”的课堂实施中,一般采用以下操作模式:“明确主题──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这五大板块。以四年级上册“童话”一组为例。
第一步是明确主题。旨在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并以“画知识树”的方法进行呈现。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达到用简练的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第二步是“阅读概览”。这需要学生运用默读、浏览、跳读等方式,对群组中的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在课堂上,多数学生都能借助课外填写的“阅读记录表”进行较为准确的概括。
第三步是“片段分享”。这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
如:有学生通过巨人几次发脾气将孩子们赶出花园的画面,感受出巨人非常自私。也有学生通过巨人与孩子和谐相处的画面,体会出了巨人不再自私,因为巨人学会了分享。
学生们这些独特的体验,教师都应充分地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时,教师摆正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最为重要。教师应该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者,应该是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应该是读书会过程的组织者,还应该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与聆听者。
第四步是“精彩赏析”。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群文横向的比较性阅读,则容易引发高质量的思考,促使学生做出判断,进行质疑、重读、辨析,解疑……一个好的话题,既能反映阅读材料的主题,又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学生思维和心灵的琴弦。
在充分交流片段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对六篇童话进行比较,并引出话题:童话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得知?学生各抒己见,最终由“巨人”
、“智慧女儿”、“小木偶”等形象,童话中的语言,故事的情节,包含的道理等方面,归纳出了童话的特点。
第五步是“主题拓展”。课堂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在生活中。在“童话”一组教学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拟人的、夸张的写法,编一编童话故事,能在故事中体现出真、善、美的意义。并向学生推荐国外的《假话国历险记》、《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国内的《小巴掌童话》、《“小溜溜”溜了》等童话故事,布置做一份关于“童话”的手抄报,对比中外童话的特点,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和对更多童话的了解。
推荐访问: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阅读教学 模式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8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