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9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22 18:54:02

篇一: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摘要: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得到锻炼,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发展,在大力推行核心素养理念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显著提升,有利于使教师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本文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基础,探究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与魅力。通过培养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理解能力得到锻炼与发展,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做好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

  一、明确目标突出核心素养价值

  教学目标的设计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一个是学生在学生中需要实现的成长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整堂课、一个章节乃至一个学期所需要达成的目标,比如学习技能、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目标明确才能够确保教与学的良好互动。而成长目标则是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所掌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习惯等。只有两种目标共同落实,才能够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便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点出发分析教学内容,并充分掌握学生对《认识图形》的理解程度,以此使教学目标更具全面性与针对性。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进行简单描述,并能在自身

  理解的基础上将自己对图形的观点表达出来,有利于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实操能力。

  二、加强自主学习开发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没有初高中数学的抽象性,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被动听课逐渐转变为主动了解。而且,教师也要注重掌控自主学习的时机,避免过于自主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所以教师可以选择应用分层教学、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与思维意识。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指导学生正确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以《圆的面积》为例,教师在教学时便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播放圆的分解视频让学生了解扇形可以组成圆形,然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圆的分解与拼凑。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展开讨论,可以了解到圆能够通过不断划分,分为越来越细的扇形,进而可以拼凑成趋近于长方形的图形,由此教师可以知道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与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相关性。

  三、融入生活元素提高数感能力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相关的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去思考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让教学内容真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元素的融入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来实现,情境创设的特点是增强学生代入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数学知识。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数学情境时可以结合多媒体,以便将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找到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之间的契合点,以便学生在探究思考时能够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以《条形统计图》为例,教师在教学时便可以选择“喜欢吃的水果”这一生活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在了解学生喜好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有效地激发。在学生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了解条形统[1]

  计图的特点,感受到统计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认识到大部分生活问题需要先通过调查分析进行解决,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1.

  学用结合培养学生建模意识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是单一讲解的方式教导数学知识,不利于所有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忽视了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本质上说就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从学用结合的角度出发,既要指导学生学,还要指导学生用。

  以《长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如计算操场面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究时,不仅能够学以致用,巩固理论知识,还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与乐趣,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对培养核心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完善教学评价落实激励

  小学生大都渴望教师的关注能够停留在自己身上,希望能够得到教师与同学的认可,而这是一种心理及精神上的需求。但是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更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忽视了教学评价,导致学生需求难以获得满足,进而降低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完善教学评价并在教学结束后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全面化评价,并采取一定手段予以物质激励,以便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进而实现自我提升。另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总结,通过纠错本记录自己在课堂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及错误,并分析错误原因,以便促使学生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提高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注重融入生活元素,落实学用结合的相关练习,以便使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发展。

  [2]

  参考文献:

  1.

  张继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9):45-46.

  2.

  徐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23):67-68.

篇二: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当做主体,就要真正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希望对你有帮助!1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了解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过去,我们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总是习惯让他们熟记概念、公式,做大量的练习,搞题海战术,以为“见多识广”,题型练习得越多,考试的时候就越熟悉,越轻松,当然成绩也就越好。可事实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尤其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更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基础,如果我们现在只让他们学了应付考试,他们就会觉得很无趣,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些能力就可以陪伴他们一生。比如说数学运算,无论是我们的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永远离不开的;还有数据分析,我们也常常用到。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去超市里购物,我们想到买到价格便宜洗涤剂,也要将自己先前收集来的各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某种品牌的洗涤剂最便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想要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培养与提高,我们的老师必须要转变观念,由过去的那种看重考试成绩的思想转变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为主的思想。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最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因为大家认为学习数学,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必须以思维培养为基础,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提高。比如,教学《简便运算》这部分内容时,对于第一题目图中的李叔叔“第一天看到66页,第二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然后教材中展示了三位小朋友的算法,问学生哪种更简便。课堂上我没有这样直接问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读清题目,因为教材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看懂题目意思。题中的“看到”与“看了”是不是同一个意思,需要学生认真读,这其实就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一个步骤。这个题目并不难,观察一下题目,看看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想想我们可以怎样算得更快,还要让他们想想这是根据什么定律来思考的。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也就会从直观的思维到抽象的思维过渡,懂得归纳。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在课堂上善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教师要能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巧妙地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探索生活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学习数学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情感,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积极营造开放性课堂

  在数学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的发展学生自我,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一个轻松而丰富的课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把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质疑情境,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了疑问学生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

  造。这样,学生才会向主动探索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改进中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场所,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这样自由开放的课堂,才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三、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

  同一阶段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心理,就像有的学生喜欢唱歌,有的喜欢跳舞,有的喜欢绘画一样,数学课堂学习也是如此,有的学生爱举手回答问题,哪怕是错误的,而有的学生则不轻易举手,即使心中已有了答案,还有的学生想举不敢举。这时就需要对症下药,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受伤害。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好强心,他们做梦也想超越他人,他们有权利得到社会、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只是有的学生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缺少自信心,需要我们的支持与帮助。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在实践与探索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与认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方面,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一,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将课堂范围进行拓宽,在课堂中引入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行为,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读中有思、行中有思。第二,教师应当从传统的课堂主体中走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或者指导者的角色。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师生角色,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

  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理支持与认可。作为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对学生在课堂中发表的不同意见要认真倾听,并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减少学生思考问题的难度,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心理支持与认可。小学生没有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心理支持就是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和培养创新潜质的基础。

  方法合理,教学形式多样,培养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合理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引导,作适当的提示,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主探索,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体现数学学习在现实中的社会意义,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教学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让学

  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数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并存,使学生在学习时不至

  于觉得数学学习的枯燥无味,逐渐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的通过幻灯

  投影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电化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提高学习兴趣,因为视觉和听觉会给学生学习数学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之外,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例如趣味数学小讲座,相关数学专题讲座,数学课墙报等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采用小组教学,个别辅导等

  形式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鼓励好奇生疑,在“奇”中启思维

  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铺陈设疑,让学习自己提出问题,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然后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多提问,并发表新见解。

  比如,在教学面积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示范摸一摸黑板的表面,在让学生去摸一摸课本的表面,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物体的表面。由于这些面都是规则的长方形,学生得出面是有大有小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还能想到什么,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篮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茶杯的表面是什么样的?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适时地引导,让学生知道: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是物体的表面。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能自己解决,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质疑式教学。

  学习的兴趣来源于思考,现今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事物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联想,因此,“数学课堂中的好奇心”对学生来讲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质疑环境。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往往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期待的目光和充满爱意的笑容,都会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学生大胆的质疑,发挥想象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某一自学环节后,学生可能不自觉地相互讨论,并提出一些问题。某个同学会指向中心,而大多数同学却了解片面。这时,教师不应给予评价,应多采用鼓励的方式,把握轻重。

  其次,要善于引导,大多数学生的“疑”却不知从何“质”起,在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说理能力。我们可以采取学生领说,学生仿说的方式。如在讲解“感受大数”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爸爸买彩票中了五百万,要从银行取回来,他拿了一个麻袋能装回来吗?学生顿时来了兴趣,讨论五百万元人民币摞起来,体积有多大。在浓厚的兴趣下学生感受了大数。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篇三: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摘要:数学是一门对思维水平要求很高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根本性教育,这对学生以后继续深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数学学科也不例外。本文从四个方面结合教学中的实例谈谈数学课堂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素质教育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变革,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那种远离数学、远离生活,固守过去传统的人不仅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且连基本的生存也潜藏危机。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核心素养[1]。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下从四个方面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主动发现问题,渗透核心素养

  在原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结果,而新课标的改变,却将过程与方法放在重要位置,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享受成果。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时,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和发现规律,在探索新知的环节,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明白竞赛的内容和规则后出示题目:25+47+75、69+47+53、68+32+49…小组轮流

  答题,答到第3题时,先答题的小组的同学马上提出了问题:“老师,其三组的同学做的题目简单,不公平!”这时老师问:“为什么不公平,你来说说。”接着学生就顺其自然地说到问题的本质:“三组所做题目前两个数相加得100,算起来简便。”通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本质,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加法结合律的内涵。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突破难点。

  二、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新课标的修订,对数学教育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如今的启发教学。新颖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新课改的提出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发展并提高,并将学科更加贴近生活,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2]。其实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从内心深入来说我觉得数学在小学阶段几门学科中也是比较贴近并走进生活的,儿童的学习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例如在学习的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我可以首先让学生通过体验分月饼(把一块月饼,如果给两个人平均分,每人会分到多少?如果给咱们班每人都分呢?)这样设计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我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大这一道理。所以在教学中,我借助孩子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这样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新知识,并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三、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由于陈旧的教学观念和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学会动手以及动脑能力,这就是一个本质的改变。我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孩子以下习惯:多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多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去创造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动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而且懂得如

  何去获取知识;多思,通过自学、操作、尝试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获得能力的提高。如在三年级数学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节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体验、猜想、发现、验证等活动去认识、归纳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有了不同的获取信息的经历,有了不同的学习收获,同时更有了不同的学习体验。

  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所以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数学教学应从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素材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3]。例如: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数据,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因此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于学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有着积极意义。比如估算到超市买东西大概需要带多少钱?布置会议厅大概需要多少吧椅子?估算给桌布做花边要多少材料?……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生才能将估算内化,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关系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件大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绝不只是上述所见。对这项工作的落实,我们应该从小学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们的日常工作做起,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婷婷.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设计方法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1):49.

  [2]单德昌.新课改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2):119.

  [3]姜雪.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17+23.

篇四: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改后,小学教育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改变了原有教学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促进单一化教学向素质教学转变,实现能力与品格并重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教师纷纷开展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探索,力求结合教学实际,突出核心素养的特征与价值,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以下就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渗透核心素养

  在课堂中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也要拥有提问题的能力。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例如:教学《乘法交换律》,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和发现规律,在探索新知的环节,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清竞赛的内容和规则后出示题目:32×25、47×15、25×32、15×47…两小组轮流答题,答到第4题时,先答题的小组的同学马上提出了问题:“老师,其他组的同学做的是我们小组做过的题目,不公平!”这时老师问:“为什么不公平,你来说说。”接着学生就顺其自然地说到问题的本质:“虽然乘数的位置相反,但是乘数是相同的,所以结果也是相同的。”通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本质,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乘法交换律的内涵。

  又如:“生活中的比”,导入时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有遇到哪些比?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将“糖水中的糖和水的比”与“篮球比赛中的比“提出来,并问“这两个比相同吗?如果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给出了不同的想法:比赛中的比主要是要比大小比输赢,而糖水中糖和水的比虽然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是更注重糖和水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突破难点。

  二、让学生大胆合理提出自己的猜想,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渗透核心素养

  在数学教学重,我经常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让其每个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大部分学生受前面学习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会有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的猜想。这时,教师出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验证。第1列中“73、86、193、199、163、419、763、176、599”中9个数的个位都是3的倍数,它们能否被3整除?通过验证,学生发现先前的猜想是错误的,于是就会产生疑惑,并有了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时教师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观察第2列数“9、21、105、237、27、78、42、591、843、534”。第二列的数能否被3整除?再观察观察,你想到什么?接着指出:看来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能只看个位,也与数的排列顺序无关,那么,究竟与什么有关,具有什么特征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又能重新作出如下猜想:1、可能与各位数的乘积有关2、可能与各位数的差有关3、可能与各位数的和有关等等这些猜想,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探主究验证,将大错化小错,小错化了。

  三、重视数形结合在学习中的作用,渗透核心素养

  数形结合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通过画图的方式初步感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新课的教学中,再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引导学生借助“画图”的方法来理解数学问题,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的方法,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画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学习数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核心素养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所以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例如:“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得到大致的结果,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数据,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因此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于学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以及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都有着积极意义。比如估算到超市买东西大概需要带多少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大约有多少?

  估计一个操场大约可以容纳多少人?……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需要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坚持不懈的潜移默化,这样学生才能将估算内化,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又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是这样的例子在生活到处可见,这就是数学问题产生于生活,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

  四、通过教学反思,渗透核心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较为抽象而难以理解,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先通过实际问题或者是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基础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探究,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意识。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检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进而落实核心素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具体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当关注这些知识技能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以及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对这项工作的落实,我们应该从小学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们的日常工作做起。

篇五: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WORD.格式.

  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落实

  近两年,各种媒体上关于“核心素养”的讨论相当丰富,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抓手.教育部立项研究的核心素养,包括两个方面,或者说两个层次:一个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个是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三个方面展开,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文化基础的积累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为支撑条件,引导学生在社会参与及互动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虽然目前尚未公布,但从目前的研究看,主要包括以下6个素养,分别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与高中应该是相通的,不需要另起炉灶、再行研制,也即: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是相同的,也是上述6个.本文主要讨论数学学科的6个核心素养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也附带涉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三个方面展开,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文化基础的积累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为支撑条件,引导学生在社会参与及互动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上述6个核心素养的定义,或者说“解释”如下所示.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用数学语言予以表征.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素养.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另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是演绎.

  专业整理

  资料分享

  .WORD.格式.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素养.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进行推断,获得结论.

  这6个核心素养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有密切联系的.笔者认为,它们可以分为三组,而且可以用下面的一段话表述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发展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素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发展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素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发展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的素养.这是因为,直观想象也是一种数学抽象,数学运算也是一种逻辑推理,数据分析也是一种数学建模.

  二、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

  上述6个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中的精髓.那么,这些核心素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呢?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笔者有下面一些思考,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的内容主要有识数、运算、图形、几何和推理,还有一点统计.“数”的概念形成依靠抽象,“图形”的概念形成也依靠抽象.例如,“5”是从5个野果、5条鱼、5颗石子等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圆”是从太阳、月亮、车轮等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客观世界中并没有抽象的“5”和抽象的“圆”,数学的研究对象其实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抽象”一词本身也是抽象的.到小学几年级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说“抽象”一词?这是一个可以研讨的问题.笔者觉得,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可以,例如,在讲“5”和“圆”的概念时,就可以说上面的那些话,自然就带出“抽象”一词.在教师第一次或第二次讲“抽象”

  专业整理

  资料分享

  .WORD.格式.

  一词时,学生未必理解,可能只是生硬地接受;但是多次以后,学生慢慢就体会、理解了.小学生对“抽象”一词的理解,也许更多地靠数学课,而不是靠语文课.

  “逻辑推理”一词及相应的素养也是从一、二年级开始就可以教给小学生,只不过起初可以只说“推理”,到高年级条件成熟时再表述为“逻辑推理”.例如,计算9+3=12时,有一个先把3拆成1+2的过程,再得出9+3=9+1+2=10+2=12.这种“算理”其实就是一种“推理”.当然,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会逐渐接触一些稍复杂的推理.

  “数学建模”的素养在三年级以后就可以教给小学生,只不过小学阶段可以不出现“数学建模”的说法,只说“模型”或者“类”等,最初甚至可以只用“一般形式的表达”的说法.例如,在学生学到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时,可以说“这是对于所有的数都正确的等式,是普遍的规律,这是数学概括和总结的结果,我们应该重视这种一般形式的表达”.到高年级学到“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公式时,可以进一步说“这种一般形式的表达,也称为解决一类问题的模型”.

  “直观想象”一词从字面上不易理解,因为它其实是“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缩减字数的结果.笔者觉得,在小学阶段可以不出现“直观想象”一词,起初只分别用“直观”“想象”的说法,把相应的素养教给学生,到高年级再视学生的情况结合实例分别用“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的说法.例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附录2”中的例32是:

  观察图1(《课标》中的图8):

  请在图2(《课标》中的图9)中指出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相应图形:

  对于该例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物,但是要避免在一开始就展示实物,因为那样会部分失去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机会,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含量,应该让学生在说出答案之后观察实物,作为对学生思维结果的“验证”.

  专业整理

  资料分享

  .WORD.格式.

  “数学运算”一词及相应的素养可以较早教给小学生,起初可以只说成“运算”.“运算”本身虽然是抽象的,但由于小学生很早就学习了加法、减法等具体的运算,所以对“运算”一词他们并不陌生.这一核心素养的教学,不但需要关注学生运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快慢,更要关注其运算方法的选择和对算理的了解.上面曾经举过一个9+3=12的例子,下面再简单说说除法运算的例子.在中低年级,数的范围局限在非负整数,除法只表示“平均分”,教学比较单一;到了高年级,数的范围扩大为整数、分数、小数,这时除法运算的教学在“平均分”以外也要扩大到“除法与分数的关系”“除法与比的关系”等.

  “数据分析”一词及相应的素养在五年级学习平均数以后才可以教给小学生,之前学习各种统计图时可以用“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的说法.在三年级及以前应该让小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的实践,但在这样的实践中最好不提“数据收集”“数据整理”这种专业词汇,只分别提及“数据”“收集”“整理”这些词.因为在三年级及以前,《课标》只要求学生“感受、体会数据蕴含信息”.

  小学生初步习得这些核心素养,就具有了相应的文化基础,同时也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自主发展的步伐,也就获得了初步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我们在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要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建构孤立地谈论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核心素养与传授数学知识不是分离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融合的.数学核心素养虽然是教学中的精髓,但是不能脱离知识“肉体”而存在.核心素养一定是以知识为载体传授的,而且不是在讲授知识时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地传授的,而是融入其中、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地传授的;也不是摆开架势、长篇大论地传授的,而是潜移默化、画龙点睛地传授的.

  例如,教师可以在“认识周长”的教学中传授或者渗透“数学抽象”的素养.“周长”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有四个核心要素——封闭图形、外围、一周、长度(数量).教师如果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逐步归纳、概括、理解了周长的这四个核心要素,笔者觉得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学抽象”的素养.但是笔者在听课时曾经听到教师说“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周长”这样的话,这就把“一周”与“周长”混淆了,周长是一个数量,摸是摸不出来的.所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是以正确的知识传授为载体的.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41个人两两握手问题”的教学中传授或者渗透“逻辑推理”的素养.例如,教师让学生从2个人两两握手、3个人两两握手开始思考,再到4个人、5个人两两握手等.在思考中,学生很快就会总结出

  专业整理

  资料分享

  .WORD.格式.

  “n个人两两握手,一共握了次”的规律.教师只要稍加提炼,说“这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就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了“逻辑推理”的素养.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归纳,植树问题一共就分为那么几“类”: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只有一端种、围成一圈种.小学阶段可以不出现“模型”“建模”等词汇,而用通俗的“类”来代替,也同样渗透了“数学建模”的素养.在某些小学,如果时机成熟,教师也可以说:这样的“类”,在数学上也称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小数加减法”等运算的教学中渗透“数学运算”的素养.比如,教师提出问题“做小数加减运算时,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后,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探索、讨论.教师在适当火候因势利导、提炼总结,表述出:“两个数做加减时,每一次加减时单位一定要统一;小数点对齐后,十分位的单位都是0.1,百分位的单位都是0.01,等等.”这就把运算程序的教学提升到算理的高度,从而也就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学运算”的素养.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中渗透“直观想象”的素养.教师在展示实物,并提出“如何求一个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的任务后,不应急于剪开该纸盒,而应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纸盒,逐渐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述出“长方体纸盒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之和,是该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然后剪开纸盒,在展开图上标出上、下、前、后、左、右,检验刚才的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了“直观想象”的素养.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纸盒实物、立体图与展开图中各个面的对应关系,就更好了.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阅兵问题”的教学中渗透“数据分析”的素养.在数据分析内容的教学中,数据最好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比如,教师可以在播放阅兵仪式的录像片后,在黑板上展示阅兵中相关的数据,同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阅兵式要求每分钟走112步,1步长75厘米,问:平均1秒走多少米?再如,劳模方队的长度是27.9米,检阅区的长度是96米,问:劳模方队通过检阅区需要多少秒?这些都是有价值的真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也渗透了“数据分析”的素养.

  最后这个例子中,也可以借“阅兵仪式”“劳模方队”顺便进行思想教育,进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所以,依托学科教学,不仅能够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落地.作为数学教师,无论是小学教师、中学教师还是大学教师,从“育人为本”的理念出发,都有必要深入思考:数学学科的本质是什么?数学课程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数学学

  专业整理

  资料分享

  .WORD.格式.

  科的育人价值究竟在哪里?现在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中,在认真地研究、表述各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时,将会进一步把“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

  专业整理

  资料分享

篇六: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散文选刊实践归纳处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思想观念,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所以才更加要对下一代的教育重视起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更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改之后扩大了延展面,改善了以往的教学结构。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不能忽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对待这些问题要根据时代的教学背景去进行改善和创新。科技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相应的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适应现在对高科技人才不断扩大的需求,我们要培养以核心素养导向为教学目标的人才。一、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小学数学的核心教育中,另一个重要的课题是数学逻辑推理,也就是小学数学的运算与推理能力,它是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依赖因素。数学逻辑推理是对客观事实和已知的数学命题进行推理和解释的一种思维方式。小学数学逻辑推理分为两类,一种是学生利用归纳、类比等手段完成从特殊到普通推理,另一种是学生利用演绎法来完成一般到特殊推理。两种不同的数学逻辑推理方法,数学演绎推理只适用于小范围的推断命题,是学生验证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它不能使他们发现或学会新的数学知识;归纳推理与之相反,学生根据归纳、师可以针对数学知识提出与其相对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而突破数学重难点。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比如,在学习“测量”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复习复习米和厘米,并且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让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进行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那么,想一想,我们的数学教材厚度大概是多少呢?”并且让学生再次动手测量和验证,由此引入新单位的学习。这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一定的讨论时间,让学生之间相互研究引出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最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建立一毫米的表象,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加正确的认识这个单位。三、增强学生间的互动小学生的思维是比较灵活的,让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和辩论,可以有效地释放出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产生更多的质疑和好奇心,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教训,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与辩论,在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中去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文/根松曲珍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与竞争精神。比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比赛,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首先,笔者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然后随机给每个小组分配了不同的任务,每个小组会拿到不同的组合图形,并且需要快速地进行讨论和分析,找出组合图形的特点,然后使用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去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计算方法更加全面和正确。这样,为了更加完整地回答出问题,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对组合图形进行分析,利用切割等手段去得到计算的途径。如此,通过让学生合力去完成任务,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收获学习成功的快乐,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充满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思想,并借助科学、高效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以便在此基础上,可增强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单位:西藏昌都市贡觉县实验小学)比较已有的客观事实和数学命题,对新的数学结果进行归纳和比较,然后根据这一推理进行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是成立的,所以,归纳推理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必然手段。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的是学生演绎推理能力,更多的让学生利用已知数学命题来解答问题,忽略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是片面性的教学。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教学时,计算方法规定要先乘除后加减。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呢?教材上给出的是小熊购物的例子,但是现在学生购物大都是统一电脑结算,很少自己计算,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更熟悉的操场队列来举例说明。“操场上有5名学生,又走来一对学生,3人一排共6排。问现在操场上有多少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把这个事件分成两个独立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有5名学生”,第二个故事“3人一排共6排有多少学生”,再把这里两个故事合并起来,就是共有多少名学生。学生会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混合运算是两个故事,先乘除是一个故事,后加减是一个故事,先乘除后加减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去进行计算。。二、注重学生能力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将数学教材以及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忽视了学生本身数学学习能力的成长和发展,这容易让学生丧失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良好意识。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展,培养学生形成更加良好的数学自学学习能力。教学习版142

篇七: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化,强调开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与素质,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打下良好基础。小学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时期,此阶段注重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使学生受益终身。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与观念,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合理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前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以灌输的形式为学生传授知识,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成长受到限制,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尤为不利。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正确认识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有效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进行数学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层次的设计习题,引领学生以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例如,在做计算题时,要时刻要求学生先依据自己的方式进行计算,之后教师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并在其中寻找最简单的解题方式。这样的训练形式不仅突出学生在课堂其中的主动性,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可有效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错题进行反思,当学生出现解题错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

  确的改正问题,而不是直接为学生给出答案。若是直接为学生给出答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还影响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帮助学生训练发散思维。

  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讲,兴趣就是其学习的最佳动力以及内在驱动力。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运用情境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抓住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机会,为学生营造数学教学氛围,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增长,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改变学生传统乏味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深化学生的数学能力。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故事讲解中探究知识。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究欲,积极主动的开展数学知识的探索。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动机,达成数学教学效率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步发展。

  在学习《角的度量》这节课时,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促使学生思考,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并引导学生: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大。”∠2说:“边我的开口大,所以我大。”提出问题:∠1和∠2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使学生在趣味性问题情境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组织互动合作学习

  [2][1]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由点及面,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互动学习,在互动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的接受知识,实现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同时,要组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学习小组的组长,发挥小干部的作用,带领其他组员开展学习互动交流活动,和大家一起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将数学知识与运用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互动合作学习中,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使学生逐渐学会倾听他人的思考方式、他人的讨论形式以及他人表达的观点等。在互动学习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大胆的在课堂中讨论交流,清晰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在互动交流学习中,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主动发言,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聆听他人的看法。而且,在共同探究数学难题时,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会达成思维上的碰撞,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会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成功,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深化个人核心素养。

  在《圆的面积》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互动学习中深化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前利用平移、割、补等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是否能将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可采用什么方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先思考想拼成什么图形,打算怎么剪拼,然后动手操作。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并适当的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中,使学生获得个性化体会,推动学生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圆剪拼成各种图形,鼓励学生的不同拼法。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促使学生创造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深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四、转变学生学习方法

  在以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开展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采取题海战术,要求学生熟记概念、公式等,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的压力大,对于数学学习完全失去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率,[3]

  也无法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一定要将以往陈旧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要倡导并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实际水平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途径。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推动学生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实际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论: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在短时间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渗透,并引导学生主动配合才能够达成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组织互动合作学习,还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效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时期,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今后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成振.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J/OL].学周刊,2020(06):87.

  [2]蔡雅静.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55.

  [3]龚卫权.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65.

  [4]陈群英.培养核心素养,构建优质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20(03):103.

  [4]

篇八: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摘要: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非常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修养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教育,不管是哪个学科都应该注重核心思想的培育和关注。对数学教师来说教师更应在平时的课堂中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让学生德、智两方面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落实

  核心素养

  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增强,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更为明确——就是立德树人。在现代社会背景之下,文化知识积累是个人学习所需,而学科所培养出的能力是能够伴随学生终身的,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必然要将课程教学模式改进,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实践所遇到的问题

  目前,许多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内容的理解存在偏差。首先,许多教师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每个课堂的接触都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平台。只要能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就属于培养核心素养的范畴。其次,他们认为数学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技能。事实上,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相当广泛,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各种知识,并可以合理地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它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意识和数学语言在数学应用、数学创造等方面的运用。由于认知偏见,一些数学教师只把数学技能作为数学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重复性、机械性的练习,促进学生数学技能的提高,这种训练使学生有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怎样在数学课堂上体现

  (一)课前准备

  联系核心素养

  数学教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培养,需要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期间将教学准备工作全面落实。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将教材深度的研究并建立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在理清教学重点与难点之后,才能保证将课程教育的节奏灵活把控。另外教师在教学准备工作期间还要注意将自己的专业能力加强,拓展教学广度与深度,对教学方法灵活选用。主要教学目标依据就是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启发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逐渐将传统课程教学中的弊端突破。其次教师还可以加强对教辅技术或工具的利用,将现代化的课程教育全面落实,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集中学生的课程学习关注度,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二)活动实践

  紧扣核心素养

  首先,灵活设计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学生有扎实的数学知识,才能从容地处理各种数学问题。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灵活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努力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其次,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拓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意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课堂教学中的可拓展设计不仅能使学生内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良好数学习惯,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从而达到目的,集成知识。最后,在课

  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引导思考

  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考是数学的灵魂。对数学课堂来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数学本身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可以在每次学习新的知识前让学生自己提前学习,查找资料,进行思考、分析,尝试理解问题。在每堂数学课后老师可以留下一个与该堂课的学习相关的小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和解决,这样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在学习方面的互动,更增强了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只要我们准确把握数学学科的特征,让每一堂课数学课都留下学生思考问题的痕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会获得质的飞跃。

  (四)结合生活

  增强核心素养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教师对教材内容深度探究以后不难发现,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图片紧密结合,需要教师的合理表述或情境导人。利用生活化的课程教学形式,将数学基础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性加强,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自己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与感知能力,加上教师合理设置培养学生的问题内容,学生也能在丰富的课程内容探究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的良好认知。对与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购物、物体形状等问题的探究,加强学生与社会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就能在切实体验中,获得数学课程学习的愉悦体验,增强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

  (五)合作探究

  生成核心素养

  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很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小组建设,老师把班上学生分成几个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遇到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听到别人的想法,对同一个问题可以得出多种解决方案,互相学习,开拓自己思考问题的思维。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数学课堂的动态发展中,在学生习得知识的潜移默化下,学生自然地生成核心素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结束语: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年龄都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阶段。因此,数学老师应引起高度重视,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品德的教育和引导,每一个教育者在这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引导者的角色,大家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随时体现,随处可见,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深刻领悟、灵活运用即可。

  参考文献

  [1]张宏渊.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51.[2]韩志军,马晓梅.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140.[3]杨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773-775.

篇九: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如何落实数学的核心素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核心素养正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指导方向。如何通过学科教学有效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当前深化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必然面对的课题。

  第一,引导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关注人的素养发展,从学科本质出发,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

  第二,引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抓手,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努力探索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精心研究引领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经历

  "学习与理解、应用与实践、迁移与创新、自主与探究

  "活动的基本规律。

  第三,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实际获得。通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促使学生在价值观、文化积淀、学科观念、思维品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获得有效提高,让核心素养培养在学科教学中落地生根。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小学数学素养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重点。当孩子处于1-2年级的时候,学习习惯的养成,成为教学中的关键。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学习习惯好的同学在作业和测试中往往优于学习习惯差的同学。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

  效率,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1、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现在的家长往往忽视了书写的重要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发展更是贯穿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掌握正确的书写,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有助于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和我们中国汉字文化的传承。所以除了数学课上也要练字。回家,家长也应当督促孩子每天练字1-2篇,避免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2、养成错题整理的习惯。孩子往往忽视这一个环节,殊不知这个环节能为够大大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老师每天会布置作业,为了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们会采取适当的测试,孩子们如果把常错的题整理成集,在我们期末考试复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有重点的复习,考试的时候避免错误的再次的发生。甚至在毕业考试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用来复习,所以这一个学习习惯是小学生语文学习和其它科学习都必备的本领。

  3、日积月累。孩子们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累。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每日一练,日日清,周周清。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学好每节课。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数学课堂,还应该融入我们的生活;不仅仅在于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应该落实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得。希望在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的三方努力中,我们能够将我们的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落实得更好,更到位,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推荐访问: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数学课 素养 堂中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743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