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扬评价之帆,促生成之道(精选文档)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7-13 08:42:0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扬评价之帆,促生成之道(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扬评价之帆,促生成之道(精选文档)

 

 扬评价之帆 , 促生成之道

 【摘要】评价能营造理解、尊重、关怀、信任的情感氛围,有效激活课堂,实现生成的动态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善用评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活力,点燃学生思维创新,促使生成性课堂的形成。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评价

  生成

  评价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利法宝。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就说过:“课堂中的评价,体现一种尊重与关爱,能使我们教师与学生产生相互理解、尊重、关怀、信任的情感氛围,从而增强做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优化评价,用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引导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与掌握学习知识,创设高效的数学生成课堂。

 一、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在学习上很大程度上受情绪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下学习,比正常状态下的学习接受力提高 25-40%,记忆力提高 1.5-2倍以上。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暂时性的学习结果给予肯定或赏识,就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继续学

 习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大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从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实现数学学习上的知识与能力自主生成。

 下面是《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法则》教学中的片段:

 师:同学们,看下这道算式:51×4 应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计算,但举手请求展示的人不多,课堂学习气氛不强。老师叫一位举手的学生来回答。

 师:你来说说你算出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生 1:得数是54,我是这样计算的,51×4 表示 4 个51相加,那 4个51就是54。

 师:好,不仅得数准确,而且分数计算的思路非常清晰,明确,继续加油哦!

 该学生“得意洋洋”地坐下,其他学生流露出“羡慕”的神情。

 师:同学们继续看着这几道试题:52×2、53×3、92×3,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积极计算,并踊跃举手回答自己计算的过程。(举手人数远超前面)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分数乘法,你认为有哪些特点? 生 2:相乘的时候,分母不变,分子与乘数相乘即可。

 生 3:不需要考虑分母,只需要分数的分子与整数,不过可以对整数与分母进行约分

 …… 正是因为教师对积极回答问题、展示的学生进行了鼓励与表扬,就像“一石激起万重浪”,激起了所有学生的竞争心理和学习主体意识,在之后的学习活动中,一改前面较为消极的学习状态,变得积极主动、踊跃参与,并在积极情绪的带动下,激活了脑力思维,通过对分数乘法算式的分析与归纳,总结出了“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让学习从感性走上了理性的殿堂。

 二、指引性评价引导学生科学的思维 “学生不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枝需要点燃的火把”,现代教育理论强调,课堂必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思考、生成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掌握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拦路虎”、出现思维障碍的时候,我们教师就必须克制“满堂灌、连片讲”的教师主宰课堂,需要发挥教师主导的价值,针对学生的思维症结点进行“指引性”的科学评价,及对学生的质疑探究精神进行肯定与鼓励,要对学生的思维症结进行“巧妙点拨”、“拨乱反正”,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的思维“道路”,从而有效化解学习中的疑惑,实现自主学习中的主动生成。

 在《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学中有这样一段:

 师:同学们,刚才计算“52÷2”我们想到了三种方法,那“32÷3”等于多少?请同学们自己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生 1(私下问老师):老师这个不能算。

 师:为什么不能算? 生 1:因为分子比除数小,并且 2 不能被 3 整除。

 师:你用的是哪一种计算思路? 生 1:我采用的是分子直接除以整数的这种计算方法。

 师:很好,你计算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你可以思考一下,现在的分数分子比除数小,那怎样实现“分子等于或大于除数,但分数没有改变呢?” 生:让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同时乘以一个整数,并能被 3 整除,哦,我明白了…… 生:我可以这样计算,让分母和分子同乘以 2,就可以得出:32÷3=96÷3=92。谢谢老师。

 …… 在学生出现思维“短路”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对学生进行讲解,解决学生的困惑,而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解,并对学生思考的优点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增强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信心,呵护了学生积极学习的行为;而后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对学生不完善的思维进行“指引性的评价”,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巧妙地点拨,产生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学生在我的指引下跨越了思维的障碍,与已有的知识产生了拓展与迁移,成功地实现了科学思维,解决了自己思维的困境。

 三、差异性评价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生非圣贤,孰能无过”,相信每个老师都不希望自己的课堂中出现学生错误这种“不利于教学和谐”的现象,

 但我们都明白,课堂上学生出现认知与理解上的错误,是一种常态,是很正常的事情,正如李镇西老师说过:“如果课堂上学生不出现错误,那教学就不正常了;没有错误的课堂就不是原生态的课堂,而成为训练好的教师技能展示课”。那如何让课堂中的学生错误成为高贵的教学资源呢?我认为可以发挥评价的功能。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对其进行“差异性”的点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差异中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激发学生自我纠错的能动行为,点燃学生“换种思路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从而激励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实现科学知识与能力的有效生成。

 在《圆的面积》教学中:

 生 1:我们组把圆 32 等份,然后对分成的“三角形”进行拼图,就形成了一个长方形,因此圆形就由此变成了长方形,而长方形的面积我们都知道,是长×宽。

 生 2:在拼成的长方形中,长就是圆的周长,宽就是圆的半径,因此,圆的面积就是周长乘半径。

 师:思维分出清晰,结合图形割补法和极限思维巧妙地归纳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但在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讨论结果,为什么与其他组的结论有微小的差别? 该组学生与其他组学生进行交流,对比自己的讨论结果。

 生 1:老师,我们这里不严密,不是长方形,应该是平行四边形。

 生 2:不是,还不准确,应该是接近于平行四边形;并且平均分割的小扇形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

 生 3:把圆剪一剪、拼一拼变成了近似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用 C÷2=πr 表示,宽相当于半径,用 r 表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πr×r=πr 2 …… 正是对学生思维进行判断性的评价,让学生明白了自己思维的失误,从而及时审查思维的科学性,最终出现思维中的疏漏,对结论进行修改,实现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创新动态生成。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评价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愈发明显,我们教师要把“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表现进行评价”当做自己的一种教学习惯,以评价驾驭课堂教学,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活力,构建动态生成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 开 忠 . 让 数 学 课 堂 彰 显 生 成 的 色 彩 [J]. 课 程 教 育 研究,2018,29:146. [2]陈学俊.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J].学周刊,2018,30:113. [3] 宋 丽 芳 . 让 课 堂 因 评 价 而 精 彩 [J]. 科 学 大 众 ( 科 学 教育),2019,04:38. [4]莫中兵.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艺术[A]. .教育理论研究(第

 六辑)[C].2019:1.

推荐访问:之道 生成 评价 扬评价之帆 促生成之道 扬责任之帆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323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