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两条途径与文本共舞【精选推荐】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7-13 08:30: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条途径与文本共舞【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两条途径与文本共舞【精选推荐】

 

 两条途径与文本共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与文本共舞。

 以“朗诵”感知文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说语言美,唯读解其味。”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对文本的不断吟诵就是对其意义的不断领悟。“朗诵”不仅可以培养语感,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把朗诵看作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激励他们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吟诵课文,以臻于纯熟的境界,从而用声音唤醒文本的内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安塞腰鼓》时,利用多媒体导入课文之后,我要求学生放声朗读。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感悟词语的同时,把句子读通顺。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时,我再要求大声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及自我想象,读出本文语言特有的节奏感。然后进行精读指导。课文结构清晰:“鼓响之前(静)——鼓响之时(闹)——鼓停之后(寂)”。指导学生精读时,应充分结合文章内容上的变换,读出“安静”、“气势磅礴、惊心动魄、使人叹为观止……”、“寂静”三种不同的韵味及感受。

 这样,在反复诵读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从不同层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和陕北人民纯朴,粗犷,豪放的性格,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以“语言”赏读文本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得好:“从语文出发,再回到语言。”海德格尔也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只有通过细品文本的语言,才能理解语言的表层含义和深刻的内蕴,才能品出作者的性格特点、精神气质和语言的风格。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文本这棵大树枝繁叶茂,才能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狠抓关键词句,品味语言是关键。

 如在教初二《你一定会听见的》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来感受文中的那种诗化语言的魅力——精致而有味。

 通过对语句“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这样,通过对语言的浸润以及文本的细读,学生最终就能感受到文中语言的诗化、强烈的抒情意味、生动形象、活泼优美。

 总之,经典作品的语言尤其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细细品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建构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从而达到新课标“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目标。

 细品语言、细读文本之后,有时文本的处置还可适当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意图、时代背景等“背景”因素来观照文本,以此加深对文本内涵的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以朗诵感知文本,以语言赏读文本,与文本共舞,才能真正进入文本的字里行间去体味,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之中,进入作者的内心深处。

推荐访问:两条 共舞 途径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322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