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年7月中第20卷第20期
·综合医学论坛·*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职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分析刘洋 孙海燕△ 秦阳 徐梅香(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盐城 224005)【摘要】目的:调查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职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我校2020年12月20日至2021年1月10日在10家实习医院实习的245名实习护生为调查对象,主要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职实习护生SCLRegular90量表总均分和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以及恐怖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0.05),但是强怕症状和焦虑症状较普通人更严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发热门诊上班为高职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P<0.05),而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可度是心理健康状况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职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普通人,但是强迫症状、焦虑症状较普通人更严重。学校和医院应协同加强对不良心理健康状况护生的筛查,并及时建立心理疏导机制,促进护生的身心健康。【关键词】新冠肺炎;高职实习护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20-0149-0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我国近年来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不断增加的感染数字,加上隔离和谣言,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恐慌。疫情之下,生命安全、健康、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都遭到了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心理压力有所增加,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缓解,会慢慢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自己和他人也会造成(以下简称“护生”)在一定的伤害[1-3]。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通常被安排到医院进行8~12个月的临床实习,这是护生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化的过度阶段。但由于在实习期间,护生的技术还不熟练、临床经验不足、自我防护意识相对薄弱等因素,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面前,往往面临着比临床护士更严峻的职业接触风险,而这种风险对年纪尚小、初入职场的实习护生而言,容易造成的一定的心理负担[4]。基于此,本研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调查高职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于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与我校合作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实习医院10家,共计250名实习护生为调查对象。本研究纳入标准:实习护生知情同意,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既往患有心理疾病的护生。1.2 调查工具此次研究所采用的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和SC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两个部分,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制,包括年龄、性别、实习地区目前风险等级、是否在发热门诊、睡眠状况、对护理职业的认可度等基本资料。SCL-90量表用于调查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共计有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强迫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1分为从来没有,2分为偶尔,3分为有时,4分为经常,5分为总是),总分90~450,分值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心,此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bach’s?a理健康状况越差[5-6]为0.85。1.3 调查方法由我校护理学院实习管理项目组成员向在各自负责的实习医院护生简要介绍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详细说明问卷填写的具体要求,实习护生理解本次调研的意义并同意配合后,项目管理组各成员再通过各实习医院的QQ群、微信群发送问卷链接。本次调查共发放250份调查问卷,去除5份不合格问卷,有效问卷为245份,有效回收率98%。*基金项目: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0SJA1943);2020年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DS202019)作者简介:刘洋(1984.12—),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通信作者:孙海燕(1983.07—),女,博士研究生在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邮箱**************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14·综合医学论坛·
1.4 统计学方法调查表审核合格后,使用Epidata?2.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查错,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样本均数与常模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实习护生的基本情况245名实习护生,年龄19~21(20.45±1.06)岁,其中男生55人,占22.45%,女生190人,占77.55%;来自高风险区的实习护生有16人,占6.53%,中分险区实习护生有34人,占13.88%,低风险区实习护生有195人,占79.59%;有12人(4.90%)在分热门诊,其余233人(95.10%)不在发热门诊;47名(19.18%)实习护生对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很了解,147名(60.00%)对新冠肺炎防护知识一般了解,51名(20.81%)对新冠肺炎知识不太了解;75名(30.61%)实习护生睡眠状况很好,150名(61.23%)睡眠状况一般,20名(8.16%)睡眠状况较差;有89名(36.33%)实习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可度较高,140名(57.14%)对护理职业的认可一般,16名(6.53%)对护理职业不认可。见表1。?表1 245名实习护生基本信息调查结果条目性别实习医院所处城市风险等级是否在发热门诊对新冠肺炎防护知识了解程度人数男女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是否很了解一般不太了解很好一般较差非常认可一般不认可55190163419512233471475175150208914016比例22.4577.556.5313.8879.594.9095.1019.1860.0020.8130.6161.238.1 636.3357.146.5 3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年7月中第20卷第20期2.2 高职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45名高职实习护生的SCL-90?量表总均分和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以及恐怖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强迫症状和焦虑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n=245表2 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x±s,)因子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总均分实习护生均分全国常模均(n=245)分(n=1388)1.30±0.561.71±0.551.45±0.381.48±0.421.53±0.561.04±0.391.51±0.521.26±0.491.40±0.501.37±0.481.62±0.581.65±0.611.50±0.591.39±0.431.46±0.551.23±0.411.43±0.571.29±0.421.44±0.43t2.0492.2561.4021.2803.0311.8326.7351.7951.0041.374P0.0340.0400.0430.2010.0030.0670.0000.0730.3160.031F3人际关系敏感1.59±0.662.3 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影响SCL-90总分变化的因素,对变量赋值进行分析,具体赋值见表3。结果显示:实习地区所处城市风险等级及是否在发热门诊为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P<0.05);新冠肺炎知识了解程度、睡眠质量以及对护理职业的认可度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4。表3 线性回归变量赋值表??变量实习医院所处城市风险等级是否在发热门诊睡眠质量对护理职业认可度??????赋值1=低风险,2=中风险,3=高风险1=在,0=不在1=较差,2=一般,3=很好1=较差,2=一般,3=很好对新冠肺炎防护知识的了解程度1=不了解,2=一般,3=很了解睡眠状况2.4 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结果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模型中,结果显示:是否在发热门诊为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P<0.05);护理职业的认可度是心理健康对护理职业的认可度表4 影响SCL-90总分的单因素分析?因素实习医院所处城市风险等级是否在发热门诊对新冠肺炎防护知识的了解程度睡眠质量对护理职业认可度B?0.754?1.505-0.692-0.775?-0.894?SE?0.170?0.161?0.2490.2770.174标化系数?0.723?0.911-0.548-0.551-0.772t4.4469.351-2.782-2.803-5.148P0.0000.0000.0120.0120.000150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年7月中第20卷第20期
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5。表5 影响SCL-90总分的多因素分析?因素是否在发热门诊对护理职业认可度B?1.396?SE0.271?标化系数?0.845-0.356tP?5.1470.000-2.7260.000·综合医学论坛·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发热门诊上班的实习护生,他们直接接触到新冠肺炎患者或者疑似病例概率较高,再加上他们本身缺乏应对像新冠肺炎这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挫折耐受力也较差。因此,在发热门诊上班的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容易出现与疫情相关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所以,医院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习护生的工作岗位。本研究显示:实习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可度则是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保护因素。与平时工作相比,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生的工作任务也明显增多,作息时间变得更加没有规律,护生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过度疲劳,休息得不到保证,这些都可能影响到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而影响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可度。反之,在战“疫”过程中,院校管理者护生若能更好地感受到护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对护理职业的认可度也会增加,更愿意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帮助他人,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有利的。然而,对护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学校护理教育者应该根据不同年级护生职业认同度的不同,适时地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分阶段、有目的、有重点地开职业情感教育,不断培养护生的职业兴趣,从而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度。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职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普通人,但是强迫症状、焦虑症状较普通人更严重。在发热门诊是高职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而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可度则是保护因素。因此,学校和医院应该协同加强对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例如,各高职学校可以在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案例,加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学校可以考虑开设一些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疏导方面的课程;各实习医院在护生上岗前开展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从而提高高职护生这一特殊群体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应对能力。此外,院校双方在关注普遍的同时,筛查极少部分失眠质量特别差的同学,与其进行深度沟通、交流,了解影响睡眠质量的原因,及时建立心理疏导机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参考文献[1]封华,张巧林,黄成兵,等.“新冠”疫情期间精神科过渡性医学观察病区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0,30(6):445-447.-?0.4130.1513 讨论3.1 高职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料的社会危害性,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岗位的人群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不可避免的影响。由于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再加上实习护生自身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缺乏辨别和决策能力,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很容易受到影响[7-9]。本研究通过对10家实习医院245名高职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发现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高职实习护生的SCL-90总均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以及恐怖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0.05),但强迫症状、焦虑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5),说明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高职实习护生的总体心理健康要好于普通民众,特别是躯体症状、人际敏感以及恐怖症状都优于民众,但是强怕症状和焦虑症状较普通人更严重,这与刘悦、钟梦婷[10-11]的研究结果相似。与普通民众相比,实习护生本身有一定的医学背景,具有完整的生物医学知识储备,对于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了解地更全面[12],自我防护意识也相对较强,而普通民众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听信谣言。所以,实习护生的心理状况相对优于普通民众。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习护生工作压力较之前有所增加,再加上每天上班再接触到不同的病人[13],这些都会导致他们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这样提示学校和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都应关注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平时院校双方应加强对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的筛查,并对目标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促进每位实习护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2 影响高职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分析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发热门诊是高职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这与张春宇[14]的研究结果相接近。新冠肺炎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发热,浑身乏力,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或者是中等热,也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如果是病情严重,可能就会持续高热或者是在退烧后也会再次出现发热的现象。因此,发热门诊是医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卡,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也是疫情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151·综合医学论坛·[2]蒋敏慧,王爱平,赵一芳,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人员压力水平及情绪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20,36(22):3069-3071,3075.[3]曾婷,谌冬娣,李朝波,等.新冠肺炎医学观察场所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0,31(5):325-327.[4][5][6][7][8]曹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职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及行为状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6):120-121.金华,吴文源.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5):260-262.谭晓东.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M].武汉:湖北省卫生出版社,2003:45.李虹.健康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05-17.张凤梅,陈建文,徐恒戬.山东某高校大学生焦虑抑郁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3):2399-2400,2425.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年7月中第20卷第20期[9]ShelleyE.Taylor健康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7-9.[10]刘悦.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高校实习护生SCL-90测评结果分析[J].职业教育,2020,2(6):46-50.[11]钟梦婷,熊真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在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2):163-168.[12]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40(2):171-176.[13]BaoYP,SunYK,MengSQ,etal.2019-nCoVepidemic:addressmentalhealthcaretoempowersociety[J].Lancet,2020,395(10224):e37-e38.[14]张春宇,邹香妮,刘亚,等.新冠肺炎疫情不同时期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20,42(4):901-904.(收稿日期:2021-12-15)
(上接第145页)[6]ZhuY,YangC,ZhangJ,etal.OriginalresearchDevelopinganempathyeducationalmodel(EEM)forundergraduatenursingstudents:ADelphiTechnique[J].NurseEducationinPractice,2021,50(1):102922.[7][8][9]詹启生,张晨.共情与人际信任对高校心理委员沟通能力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6):91-96.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2):98-100.王泳贵.国小教师人际依附风格、人际沟通能力与人际沟通满意度之关系研究[D].台湾:国立屏东师范学院,2002.[10]许海露,黄华丽,顾晨龙.中文版青少年人际反应指针量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8,17(9):6-9.[11]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2]杨阳,赵晓甦,孟微,等.临床护士领悟社会支持与挑战性-阻碍性工作压力源现状及其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9,18(1):8-11.[13]杨慧,陈红,郭红霞,等.某综合性大学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护理,2019,19(1):52-56.[14]赵玲,曾颖,廖力,等.护理本科生同理心和人际沟通对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路径分析[J].护理研究,2019,33(16):2759-2762.[15]徐琪,梁红敏,韩睿,等.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现状及策略[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5):73-76.[16]吴月凤,祝盈,李琳琳,等.某军医大学护理学员护患关系沟通技能评价[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9,26(12):1182-1185.[17]漆红梅,阳华.护理实习生的同理心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2020,12(4):377-379.[18]苏孟宇,郭凯旋,周利华,等.护理本科生共情、文化智力与支持性沟通的关系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11):843-847.[19]DiemerMA.Parentalandschoolinfluencesuponthecareerdevelopmentofpooryouthofcolor[J].JVocatBehav,2007,70(3):502-524.[20]Esterhuizen
Philip,
Brunero
S,
Lamont
S,
etal.Commentary:Theeffectivenessofempathytrainingontheempathyskillsofnursesworkinginintensivecareunits[J].JournalofResearchinNursing,2020,25(8):102-104.(收稿日期:2021-12-10)152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篇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
2020年第6期(第21卷总第158期)CHINAAGRICULTURALEDUCATION中国农业教育NO.62020(,)Vol.21GeneralNo.158【大学治理专题】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舆情特征与治理路径刘志斌()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摘
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舆情应对工作既有利于维护高校平稳及社会稳定,也能为高校处理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积累经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舆情具有知识化、联动化、情绪化的特点,按内容要素可划分为问题诉求类舆情、不实不当言论类舆情、公共卫生事件类舆情三种类型,要采取不同的治理路径,突出舆情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度,达到舆情治理的目标。以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三个环节构建起的疫情期间高校舆情应对模式,从而降低舆情的不利影响,在高校构筑起防火墙和引水渠,维护高校校园的纯净安宁。[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高校舆情;舆情特征;治理路径在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特定情形下,高校师生的情感情绪和态度意愿等将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网络舆情的形]1。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个威式反映出来[[()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G64[A
[1009117320206006707点进行转发和发表评论,因而产生不断涌现的舆情。穹顶之下,同样经历着疫情考验的人群中,高校师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疫情期间,与其他人群相比,高校师生依托学识优势,获取信息的技术工具更加丰富多元,接触的信息更加面大量广。同时,大学生是信息活跃群体,更倾向于交流和分享各种]2。在网络传媒的“各样的信息[传媒聚光]3,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下[高校的舆情胁全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前所未有的重大突发事件,已经对整个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了巨大、深远、持续的影响。疫情带来的疾病威胁、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冲击和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影响,势必造成人们情感情绪的剧烈波动和精神恐慌。当关于疫情的海量信息从四面八方向每一个人汹涌而来时,对待这样的陌生事件,人们并无太多经验可循。对于身处现代信息媒体环境中的人们而言,对待自己所感知到的这些情况,将倾向于通过网络传递出各种正负面的态度、观点、意见,也习惯于对网络中其他主体发布的事件或观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特点,高校既是容易引,发关切的“高光”的“聚光灯”也是容易喊。疫情发生以出声响的“高音”的“麦克风”来,高校师生发出的、或涉及高校的各种声音,在网络上可谓层出不穷。高校舆情应对工作在疫情期间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也承担着重大的压力与收稿日期]
[20200519[],,,作者简介刘志斌男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6第6期刘志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舆情特征与治理路径
责任。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高校师生舆情,做好高校舆情应对工作,是保障疫情期间高校平稳运行的关键一环,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舆情特征与治理路径,提出舆情应对的机制模式,可以为高校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工作提供借鉴。
一、疫情期间高校舆情的特征高校舆情本身有着诸多显著的特点。根据舆情的指征划分,高校舆情主要具有开放性、直接性、随意性、多元性、突发性、快捷性和偏差性等特点[4]情普遍具有的共性特点的基础上。在这些高校舆,纵览疫情期间出现的高校舆情,从内容、行为、后果三个维度进行透析并重构,高校舆情的特征更为显著和集中(一)舆情内容上的知识化。高校师生这个群体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的人群的“代名词”,相对其他群体文化程度高。他们极易结合自己的学识专长,把所研所学与疫情相关联,通过网络发声,形成带有一定“科学片段”的信息内容。有些很“靠谱”的科普知识通过网络发声,给社会大众带来了准确的防控指南,例如部分高校的医学专家教授提出的疫情分析与防控建议,被大量公共媒体与自媒体转发,引起社会大众关注与热议,形成了一股科学防控疫情的强大力量,极大发挥出舆论传播的正面作用。但是,出自高校师生的舆论也有诸多很“离谱”的推测,甚至妄言,有些师生不经意间就传播出对某些问题““一知半解”的片面认知,在“大学教授”师生发出的不实不当言论大学生”这种特定身份的“,光环反而引起了社”下,高校会大众的困惑乃至恐慌(当前二)。,舆情行为上的联动化以论坛为主体的“主流广场式”渠道杂音渐消,以微信微博等社交自媒体为主体的“小众茶馆式”渠道潜流涌动的舆
8情大环境愈发显现[5]播趋势明显。高校师生群体相对于一般的,信息的交互、层叠传社会群体,相互交往频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群体目标具有强烈的共性[6]间,“停课不停学”话题在高校师生群体中。疫情期形成持久的高热度讨论,高校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成为备考学生群体极为关注的话题,个别留学生发表不当言论引起大学生群体的愤慨。在这样的目标高度一致、认知圈层高度接近、经历感受高度共情的高校师生群体中,探讨的话题极易形成放大效应,任何一个“小石子”都会激起一片“水花”,甚至掀起一股“波澜”,在行为上形成更为广泛的互动(网络舆情具有单边效应三)舆情后果上的情绪化、联动。[6]中面向高校师生发出的各类通知。疫情防控、要求等,受隔离所限制,只能通过线上进行单向传递。高校师生依托网络发表观点时,也会在缺少沟通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意愿进行单向的意见输出。这种单边输出,又因高校群体感知的一致性,而易在这个群体中形成“共鸣”“共振”,结果带有明显的“逆反”情绪化,即表现出“我(师生)说(做)的都是对的”,而“你(单位或政府)说(做)的都是不对的”现象。在部分高校发布开学返校时间、发出有关防控举措、发出关于在线学习及在线答辩的信息等舆情中,我们能明显看到有一部分大学生““找茬“关工作带来了影响悲观”等情绪化的表达”不满”。,这对高校开展有
二、疫情期间高校舆情的类型高校舆情的情况往往错综复杂,“五类型说”从诉求角度认为高校舆情包括交流型、求助型、意见型、求决型和发泄型;“六类型说”从中介事件角度认为高校舆情包括社会稳定类、学校声誉类、校园安全类、管理决策类、师生权益类和其他信息类[4]疫情期间的高校舆情,高校一样也面临着。与平时相同的发生突发事件的风险,但因62020年第6期(第21卷总第158期)CHINAAGRICULTURALEDUCATION中国农业教育NO.62020(,)Vol.21GeneralNo.158为疫情期间的实际情况与平时迥然不同,师生发生其他突发事件的风险大幅降低,这种不同在于:疫情暴发期内师生不返校,均在家处于隔离状态,较少外出;而疫情有效控制后即使允许返校时,师生的行为也必然是在依法统一约束之下,活动内容、范围大幅减少,而与疫情相关的舆情自然成为高校当下需要应对的几近全部的舆情。对于舆情划分的依据,学者们基本是从舆情的主体、客体、内容、载体、形成、影响6个方面进行分析,已有研究一般都没]4。这为本文对疫情期间高有超出此范畴[校舆情的类型区分提供了经验依据。本文根据高校应对疫情防控本身(高校依然面临的其他突发事件风险本文不作讨论)而引发舆情的要素,将上述6方面要素根据输出目标4个指标要素来观察,将高校与疫情有关的舆情划分为三类。实际需要作转化归纳处理。如表1所示,以舆情的输出内容、输出主体、输出对象及表1不同类型舆情的内容要素参数表类型问题诉求类舆情不实不当言论类舆情公共卫生事件类舆情输出内容发表疑问或诉求发表不真实不准确的信息发表对发现疾病的认知或态度输出主体师生师生或社会师生输出对象学校社会学校和社会输出目标寻求解决方案表达不满或博取关注表达焦虑恐慌一)问题诉求类舆情
(疫情突发,高校应对疫情并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疫情防控工作中提出的各类安排、要求,必然会让部分师生对部分内容产生疑问或诉求,从而向学校表达意见建议和态度情绪,引起舆情。这类舆情的核心输出内容是发表疑问或诉求,输出主体是师生,其输出对象指向学校,输出目的实质上是在寻求解决方案,等待学校帮助个人或群体解决其问题、克服困难。(二)不实不当言论类舆情后,均可能发生发热、咳嗽等病症,甚至出现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一旦有师生出现一些“敏感”的症状,特别是在学生返校开学后,将引起师生的聚焦乃至恐慌,向学校或向社会传递出焦虑、恐慌的认知或态度。这类舆情的核心输出内容是发生了与新冠肺炎相似的症状后所表达的态度,输出主体是校园内与该事件最接近的师生,其输出对象向内指向学校本身、向外对社会扩散传播,这种情况下,其输出目的并无具体的个人利益诉求,而是表达自己对疫情的焦虑恐慌,对未知的迷茫恐惧。
三、疫情期间高校舆情的治理路径疫情多变,各种信息集中涌现,必然造成信息不对称,而让师生和有关社会群体有发表不实不当观点、言论的可能,出现信谣、传谣甚至造谣现象,并向社会蔓延,以表达不满或博取关注。这类舆情的核心输出内容是发表的信息不真实或不准确,输出主体是师生,也时常可见关注高校的社会人员发布这类信息,其输出对象针对的是社会,期望能够在全社会广泛传播,输出目的在于宣泄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是依靠这种途径博取社会关注,实现某种目的。(三)公共卫生事件类舆情
基于以上对疫情期间高校舆情特征分析与类型区分,通过解构不同类型舆情的内容要素,可相应做好舆情治理路径设计,进行分类处置。根据舆情的输出内容、输出主体、输出对象和输出目标,结合针对知识化、联动化、情绪化特征的引导与化解思路,形成包括应对措施、补充举措、发布方式、工作目标的舆情治理路径,如表2所示。(一)问题诉求类舆情的处置出现问题诉求类舆情时,高校舆情应师生在家乡、或在返校途中、或在返校
6第6期刘志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舆情特征与治理路径表2不同类型舆情治理路径表类型应对措施由校内相应单位尽快解决问题立即调查公布权威准确信息出现疫情向上报告,由上级疾控部门统筹发布;一般疾病动态公布补充举措线上线下畅通与师生沟通渠道工作推进中有预判,有解释、解读建立师生健康日报机制发布方式向师生发布向社会发布出现疫情由疾控部门向社会发布;一般疾病向师生发布
工作目标解决问题表达立场平息谣言消除恐慌问题诉求类舆情不实不当言论类舆情公共卫生事件类舆情对部门应具体分析问题诉求的具体内容,按校内工作职责迅速交由相应单位处理。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应尽快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向师生做出合理的说明,对于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校内相关单位不应自行简单化处理,而是要提出研判与处置意见上报学校层面统筹处置,由学校向师生做出公开回应。学院和校内单位还要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及时做好师生有关问题诉求的收集与梳理,及时妥善予以回应处理,纾解师生疑虑,把问题解决在舆情发生前、解决在线下。在舆情所反映的内容得到妥善处理后,要以适当方式发布处理结果。通过这条路径,实现解决问题的工作目标。(二)不实不当言论类舆情的处置出现不实不当言论类舆情时,学校要立大考验。舆情应对上,此时的信息发布不应擅作主张直接发布,而是要严格根据上级防控部门的预案和要求,扎口到上级疾控部门统筹向社会发布,避免重大舆情发生,引发恐慌和混乱。学生返校生活中,也必定会出现一些日常的感冒、发热、咳嗽等病症,高校应充分研究事态发展,动态向师生发布真实情况,消除师生不安情绪。同时,高校还应建立师生生病日报机制,及时掌握全校师生每天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出行路线。通过这条路径,实现及时消除恐慌的工作目标。
四、进一步建立完善疫情期间高校舆情的治理机制解题”思路,
分类治理是舆情应对的“而进一步从“质量视域”看,提高针对性与应对有效性则是舆情应对获得“高分”的必然要求。舆情处理的质量取决于对待舆情的态度与方式。态度上,网络表达不应视为情报、而应视为观点,挖掘这些观点聚集]8,背后的问题才更能获得支持[要寻找支点、注重针对性;方式上,处理舆情不应威权主义、全权主义地无限放大责任和影]8,响[要把握分寸、注重有效度。由此,应将舆情的分类研判和分类治理,与舆情应即开展实际情况调查,根据舆情的影响范围“与程度,通过校园网、两微一端”及社会主流媒体等有效渠道,按照处置网上突发舆论]7“,黄金2乃至“黄金4小时”的法则[4小时”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权威准确信息,公布真实情况,回应师生及社会关切,表达学校严正态度,引导师生不信谣、不传谣。校内各单位在推进工作过程中,也切忌简单化、不考虑后果,而是要提前做好充分预判,为师生做好解释、解读,保持师生沟通渠道的畅通,消除不实不当信息滋生的空间。通过这条路径,实现表达立场、平息谣言的工作目标。学生在学校复学条件允许时返校后,如校园中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这是对高校应急能力的重(三)公共卫生事件类舆情的处置对的质量要求相统一,共同组合构建起疫情期间高校舆情的治理机制。(,一)围绕“三个点”突出舆情治理的针对性大力弘扬1.围绕抗击疫情的着力点,“正能量”面对抗击疫情凝心聚力的需要,正面2020年第6期(第21卷总第158期)CHINAAGRICULTURALEDUCATION中国农业教育NO.62020(,)Vol.21GeneralNo.158引导显得格外重要。应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在教育、引导、动员中的重要作用,把高校的各项工作部署、举措和成效迅速转化为战疫情、促发展的精神力量,汇聚师生合力。学生返校期间,做好正面宣传引导,及时宣传国家、社会及学校发展成就,展现师生取得的突出业绩,展示阳光多彩的校园生活,讲述师生战疫情促发展的生动故事,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展开返校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尽快回归正常状态。通过宣传教育工作,树信心、强决心、聚人心,让各项防控工作迅速落实到位,引导师生员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还要结合全国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的现实版生动“教材”,加强对师生的思想引领,增强师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家国情怀。2.围绕疫情波及的焦虑点,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面对疫情下师生的顾虑疑惑,及时传递信息为师生排忧解惑,让师生第一时间知悉学校的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工作安排,引导师生做好学习、生活、工作的科学规划,教育师生保持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同时强化对校内各级各类网站、自媒体平台的管理,技术部门加强对校内网站的技术支持和监控,防范不实不当信息的传播。3.围绕疫情引发的需求点,注重处理好师生诉求面对疫情下相隔各方的师生的不同需求,以舆情收集反馈解决好师生的现实诉求,关心师生员工在网络社交平台的言行动态,重视师生员工通过在学校官方网络平台留言等“隐形”形式反映的建议诉求,做好意见收集分析,发现师生遇有困难及苗头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应部门处理,给予回应解决有效度(二),把握积极向师生传递关心“三个度”,突出舆情治理的。1.把握速度,抓住舆情治理之“时”速度是做好疫情下舆情应对的前提。要迅速制定应对预案,并根据疫情防控与事业发展形势及时调整,让工作有章可循。要快速对宣传引导工作做好部署,第一时间强化抗击疫情、推动发展的舆论引导阵地。要密切关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关注社会媒体各类声音,第一时间通过各宣传渠道向师生传递准确信息,压缩噪音、杂音的滋生空间,及时防止负面舆情苗头发酵。发生舆情时,要快速反应,迅速研判,作出相应的处置。在迅速处理的同时,还尤其要关注“衍生舆情”,舆情的原生话题会在其蔓延期及衰退期表现出转移与减弱,此时容易发生与原生话题相偏离的“衍生舆情”[9]此在快速处理舆情时,引起新一轮更难控制的,也应持续关注舆情“发酵”,因变化态势,不能处理完即抛之脑后。2抓住舆情治理之尺度是实现舆论正确引导的关键.把握尺度,“势”。要把握“说与不说”的尺度,对关系师生切身利益、师生容易焦虑困惑、社会特别关切的问题,及时向师生、向社会发布;而对工作中的一些“过程讨论”“过程文稿”及尚无定论的事项,严格控制“出口”,严防引起不实不当、断章取义的传播。要把握“多说与少说”的尺度,在疫情防控的要求与倡议、战疫感人形象和生动故事“到位地说正能量”事迹方面;而在说多了反而会引起师生困,采取多说、抗疫情促发展等、深说、一步惑、引发社会误解的方面,采取少说、缓说、有步骤地说。要把握“向谁说”的尺度,对校园管理、线上教学、毕业就业、开学返校等重大方案信息,及时面向全体师生、全社会发布;而一些只涉及部分师生知悉即可的信息,通过校内渠道专项传达给相应范围对象,无须大范围公开发布,避免信息交叉混乱,而在效果上打折扣或产生偏差。3.把握温度,抓住舆情治理之“效”师生对所接收信息的理解和支持,是避免发生负面舆情的有效保障。向师生发布的通知是“冷”的,发布一些不易理解、刚性的通知时,还要适时制定相应的配套解读,让通知的温度“热”起来。对师生发出
71第6期刘志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舆情特征与治理路径
的命令是“冷”的,还要以“一封信”和“倡议书”等温情形式,向师生发出带有感情的号召,让命令的温度“热”起来。疫情下各类信息传递“屏对屏”是“冷”的,还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以及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人对人”“点对点”的教育引导作用,把工作向每一位师生讲清楚、说透彻,听取好、解决好师生意见,让“屏对屏”的温度“热”起来。(三)构建高校舆情应对模式基于舆情发生时“模糊态”下的要素分““析、成像态”下的分类治理、质量视域”下的针对性与有效度这“三维”要件,可构建出疫情期间高校舆情应对的通用模式,并对高校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处置提供启示与参照。图1表示了这种高校关于疫情的舆情应对模型。图1高校舆情应对模型示意图在结构上,模型的前端是
如图1所示,信息输入,即负面舆情形成后,各方面相关信息将不断出现,并指向高校。此时舆情处于原生状态,其中包含的各类信息内容;尚含混一团,属“模糊态”中端是操作箱体,即高校接收到信息后,经过对其中蕴含的要素分析进行分类,将模糊信息厘清,成,为“成像态”随后分类做出相应处理,以达成特定目标;附加端是策略组,从“质量视域”对舆情处理过程施加策略影响,提高舆情治理质量;后端是信息输出,即舆情经过妥当处理后,向外输出正面信息。当舆情发生时,即形成信息向高校及师生的输入。此时,高校须及时采取行动,在监测到舆情及有苗头性情况发生时,立即研判,迅速构建操作箱体,在操作箱体中通过内部工作机制挖掘分析信息,进行分类处置,同时运用策略组作用于箱体发挥功能从而提升质量,实现对应的预定目标,再从操作箱体向外输出正面信息,最终化解舆情的负面影响。高校关于疫情的舆情只是高校暂时面对、或是偶尔需要面对的情况。而从更普遍意义上说,高校舆情仍然具有相通的本质。一类舆情的发生,往往包含多种因素,也会带来多种后果。负面舆情虽然是酝酿着问题与矛盾,但也存在着积极因素,表面看也许是问题重重、乌云压顶的负面舆情,其中也包含着待解决的合理诉求和待确定的发展事项,化解好了,反而是集中发现和有力解决了某些固有的难题。相反,正面舆情如果引导不当,也一样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许多低级红和高级黑的事件往往都藏身于此。舆情产生的结果,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置舆情。高校应更具备舆情治理能力优势。舆情一旦“侵入”师生生活,如果不加干预、任其发展,抑或是不加评估、胡子眉毛一把抓,舆情将酝酿出难以2020年第6期(第21卷总第158期)CHINAAGRICULTURALEDUCATION中国农业教育NO.62020(,)Vol.21GeneralNo.158控制的结果,对高校工作正常开展、师生健康和高校声誉带来深远影响。高校面对疫情必须要及时采取行动,建立一套科学的舆情治理体系,结合特征顺势而为,按照类别有的放矢,寻找路径化危为机。同样重要的还在于,高校还必须准备好完整的舆情应对预案体系,以及可以迅速调配全校各环节力量处理问题的执行机制,形成“预判预警—应对舆情—解决症结—反思改进”的闭环。参考文献]
[[]高芳放.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方法及其功能178.]:探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2019(20)74[]吴頔.高校网络突发性群体事件该如何2]():治理[J.人民论坛,2017356465.[]刘国军.网络舆情发展与地方政府社会3]治理考量[哲学社会科学J.石河子大学学报(,():版)201054448.[]唐亚阳,李亚斌.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4():2013298104.[]陈潜.构建“四力一体”的高校研究生网5]络舆情新常态融合体系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1145148.[]李昌祖,周杰,郑苏法.高校网络舆情及6112114.[]彭辉,姚颉靖.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情7——基于3的现状及对策研究—3件网络舆情典型():201413102110.[]:姬德强,应志慧.重思“舆情”平台化时8]():代的舆论[J.现代传播,202024954[]安璐,代园园,周亦文.公共安全事件衍9——基于话题与时间序生舆情形成与演化研究—]():列分析[J.公安学研究,202011431.]回顾与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其研判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10(5)],案例分析[社会科学版)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责任编辑:李良木)CharacteristicsofPublicOinionandGovernancePathsofpColleesandUniversitiesundertheCOVID-19Eidemicgp(,,)NaninriculturalUniversitNanin10095ChinajgAgyjg2[],AbstractItisanimortanttasktowellcoewithpublicoiniontowardstheCOVID-19eidemicpppp,awhichinturncontributestothestabilitfcolleesanduniversitiesandsocietndaccumulatesyogyLIUZhibinexerienceforcolleesintheirdealinithpublicoiniontowardmaoremerencies.DurintheCOVID-pggwpjgg,,,;19pandemicublicoinionincolleestendstobeknowlede-orientedinterconnectedandemotionalppgg,,,besidesaccordintothecontentitcanbedividedintothreekindsresectiveloncentratinnthe
篇三: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
抗疫情与社会治理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乔 颖 李运方(河北科技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摘 要: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病毒在全国迅速蔓延,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系统性的负面影响,旅游业遭受重创,春节假期旅游业几乎颗粒无收。继2003年“非典”暴发后,17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产业链更加完善,产业之间高度依存,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期进入新常态,这些因素都使得此次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冲击成倍放大。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旅游业发展中国已经进入到了大众旅游新时代,旅游显然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旅游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也不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恶化。刚性的旅游消费需求的基本面和中长期的趋势不会变。从旅游市场复苏的空间结构,和当前疫情全球爆发的现状,国际旅游出境游将会持续受到冲击,但国内旅游的消费意愿将得到较好的恢复。以都市休闲和周边游为代表的中短途国内休闲旅游将率先恢复。自驾游、营地旅游、亲子旅游、乡村休闲等密度较低、相对安全健康的旅游形式,将得到更大强度的释放。疫情控制较好的地区将率先回暖,受疫情影响较少的三四线城市将会迅速回暖。在疫情艰难时刻,旅游业应引发思考,如何“重启”,把这场“寒冬”变成“逆袭”的好机会。景区品质化、优质化旅游大众化、日常化发展后,大部分景区无暇顾及品质的提升,难以牺牲景区日进斗金的收入去苦练内功。疫情期间,大部分景区被迫进入休眠期,虽然没有了收入,但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个休眠期也是景区自我修炼、自我提升的机会。利用疫情时期,思考景区未来的发展方向,规划好景区后续的发展进程,酝酿景区新的发展模式,升级旅游产品、优化游客体验,创新和提升景区的新形象,探索出景区新的路径和机遇。品质化,是未来旅游消费发展的一个主方向,品质化消费在旅游方面主要表现为旅游活动对美好生活的更多需求,以90后00后为代表所倡导的新消费主义、文化自信、强自我意识所带动的个性化细分消费和分层市场消费,将更加明显。旅行的个性化、品质化、沉浸感以及高端独特的优质化景区将会迎来新的春天。旅游与科技融合互联网思维越来越突出,数字化将成为文旅行业效能提升的主渠道数字化的提升不仅表现在我们为游客提供的便利性、安全性,也包括企业在组织运营、活动服务方面的创新,以及我们的公共服务对管理危机的应对。整个旅游业正在不可逆转的数字化洪流中,需要包括数字思维、战略定位、组织重构与协同、企业文化在内的自我重塑。从目前产业层面的观察来看,整个旅游领域里面,游客行为的数字化已经非常的明显。以故宫为例,它在数字化转型的四年里,特别是在数字化的体验服务方面,也已超出了博物馆的“馆”和“物”在物理和地理上的限制。把博物馆的所有管理和业务内容全部转化到信息平台上,特别是在文物鉴定、文物研究和文物修复等,使博物馆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从“实物导向”转变为“信息导向”,把现场的服务拓展到超越时间、空间的虚拟服务。疫情过后、做好营销如何激发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恢复旅游者的信心、保障旅游者的健康安全,这都是旅游营销要考虑的因素,既要提高流量,也要保证质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营销方式要拒绝千遍一律,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主题化、定制化、公益化等营销策略来实现异军突起。沉浸式夜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沉浸式夜游”,不是一个时髦的噱头,而是正真打造令人难忘的夜间活动体验,它是将活动,内容与IP结合的艺术产物。打造夜游的方式和手段主要包括:景观照明,互动灯具,互动投影……但项目的关键是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吸引到新的流量,挖掘出场地的核心,通过场地分析,文化导入等手段,从策划设计、施工管理、到运营与传播一体化的整体项目过程。光语数字通过对场地的研究,将更多丰富多彩的体验内容与互动感受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打造多维的沉浸式夜游模式。做好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质提高运营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加强业务研讨和员工培训,做好企业文化的培训、产品培训、服务培训、营销创意培训、管理培训等,学习同行在应对疫情冲击方面的做法。积极鼓励从业人员不断自学、不断充实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游刃有余,更加出色地去做好工作。如鼓励他们利用工作之余到图书馆或书店,从书架上随意抽下各类书籍,浏览目录或全书大概内容、提纲;或到阅览室和阅报栏随手翻开各类杂志、报刊,快速阅读,无意记忆,甚至只读大标题;不断地在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获取崭新的知识,把握大量的信息,注意最新的科技动态。这些东西在他们的大脑中存储、留下印痕,如果遇到问题,就会转移、改造和重新组合成为大量的信息,再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推理、想象,冲击固有的思维定势,肯定会激发出他们创造的灵感,创造出新的东西,进而更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再如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支持员工参加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在职攻读硕士等多种形式的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培训,既使员工的自身层次得到提高,也使其知识面扩宽,理论知识充实,自我学习能力提升,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相应改善,员工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也会更上一层楼。俗语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危机中,谁在此刻率先做好准备,谁便在疫情结束后最先迎来机遇。旅游人亦要在这时期,规划好未来的发展布局。著名的旅游学家魏小安先生说:文旅行业严冬过后是阳春。相信,旅游人在疫后将迎来旅游业发展的“阳光”。
013
篇四: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
篇五: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
第34卷
第2期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4No.22021年6月JournalofHuna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NaturalSciences)Jun.2021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农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刘
岸?
(湖南理工学院
化工学院,湖南
岳阳414006)摘
要:
建设完善的农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对湖南省岳阳县农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处置新冠疫情进行实例研究,探讨农村应急管理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和对策.研究发现,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临着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应急条件不充裕、应急管理协调不佳、应急信息不统一等多重困境,亟须从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格局、完善“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同”的农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机制、树立医防融合理念、优化农村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农村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农村公共卫生应急防控对策.关键词:
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新冠肺炎
中图分类号:D630;D42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298(2021)02-0063-07ProblemsandMeasuresofEmergencyManagementSystemofRuralPublicHealthunderCOVID-19Epidemic
LIUAn(School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Huna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Yueyang414006,China)Abstract:
Buildingaperfectruralpublichealthemergencymanagementsystemisanimportantwaytoimplementthestrategyofruralrevitalization.
Inthisstudy,thecasestudyofruralpublichealthemergencysystemwasemployedinYueyangcountyindealingwith
COVID-19epidemic.Thechallengesandcountermeasuresofruralemergencymanagementsysteminhandlingpublichealthemergencieswasexplored.Itisfoundthatruralresponsetopublichealthemergenciesisfacedwithmanydifficulties,suchasinsufficientemergencyhandlingcapacity,inadequateemergencyconditions,poorcoordinationofemergencymanagement,andinconsistentemergencyinformation.Therefore,itisurgenttoconstructtheruralpublichealthemergencysystempatternwiththeparticipationofmultiplesubjects,improvetheruralpublichealthemergencymanagementstrategybystrengthencooperation,establishtheconceptofmedicalandpreventiveintegration,optimizetheruralpublichealthpersonneltrainingsystem,andfurtherenhanceruralcapacitytodealwithpublichealthemergencies.Keywords:
rural;publichealthemergency;emergencymanagementsystem;COVID-190引言
在健康中国建设进入新时代之际,国家政策更改、社会关系调整和城乡体制更改给农村卫生治理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提升农村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既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发生到迅速爆发以及流行的过程来看,此次疫情全面暴露了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中的诸多矛盾和不足.我国作为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农业大国,要想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必须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因此,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优化农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秩序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一直以来,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对农村公共卫生问题都给予足够的关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农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获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发现诸多不足和缺憾.具体
收稿日期:2020-12-05基金项目: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21YBC104)作者简介:刘
岸,男,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优化
64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4卷
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相对狭窄.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展开,相对缺少将政府、医务工作者、农村居民和社会协同起来进行研究;二是研究方法不够深入.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鲜见运用定量研究和数理方法进行研究,这对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造成了一定影响;三是研究内容略显单薄.现有的研究成果更多地集中在对新医改或医疗服务中的具体问题或个别地区的反馈与描述,从宏观层面深入、系统地剖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农村公共卫生供需矛盾的研究比较缺乏.四是综合实践性较差.已有研究注重当前农村公共卫生现状的阐述和归纳,忽视将优化农村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实践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起来考量.基于湖南省岳阳县三个样本村处置新冠肺炎疫情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考察、非标准化访谈和资料比对等方法,对三个样本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进行调查分析,重新审视新冠疫情期间农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总结和认真梳理样本地区农村疫情防控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加强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优化路径和对策.1研究设计与描述分析
1.1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研究:一是查阅现有样本区域地方志和相关政府文件等材料,熟悉样本区域经济结构、社会基础、人文素养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掌握样本区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中的制度制定、政策落实及危机应急管理协调方面的现状.二是对样本区域各级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实践,切实感受样本区域农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具体实践过程,在前沿阵地获取一手资料,全面而准确地分析样本区域在疫情应急管理实践的各个阶段暴露的突出问题.三是通过面谈、电话沟通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非标准化访谈来获取相关资料,访谈对象包括市县乡三级政府疫情防控人员、卫生行政管理人员、村镇干部、卫生院(所)医疗人员、农村居民、个体户等,涵盖不同层次、不同工种、不同年龄的人群,尽可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案例选取湖南省岳阳市下辖的岳阳县三田一洞地区的公田村、上坪村、云山村三个样本村.选取岳阳县三田一洞地区的原因是:其一,湖南作为湖北的邻省,历年来,湖南人民与湖北人民交流密切,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离开武汉的务工人员就有500万之多,河南省和湖南省分别位列流入省份的前两名,岳阳市在流入城市(非湖北)中排名第八,而三田一洞地区和湖北接壤,当地有大量农村居民在湖北务工,实地考察可较为全面和真实地反映农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来的多重困境和不足;其二,岳阳作为乡村常住人口占42.78%的农业大市,截至2020年12月,岳阳市累计确诊病例156人,其中农村居民感染人数为52人,占比为33.33%.完善岳阳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对推动岳阳市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安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三,岳阳县是笔者的故乡,但笔者自幼迁居城市,对故乡的具体状况虽有一定认识却又并不十分熟悉,“不十分熟悉”可保证所获得信息的相对客观性;其四,岳阳县农业人口约5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68%,由于和湖北省通城县接壤,岳阳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即出自岳阳县,受新冠疫情影响尤为严重,触发农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存在的巨大供需矛盾和多重困境,研究该区域的应急体系管理实践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选取三个样本村的原因是:其一,保证所选择的农村在农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实践中的代表性与多样性.公田村、上坪村、云山村分别隶属于公田镇、月田镇和毛田镇,这三个相邻乡镇的区域文化和政策背景存在较高的一致性,但又各有特点.其二,便于开展实地调研与访谈.2019年3月,笔者被单位选派至岳阳铁山医院(公田村)进行企业帮扶工作,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频繁地与村委会干部、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联防联控工作人员和广大村民进行“聊天式”访谈,从而在新冠疫情期间及时获取了第一手较为真实的农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实践数据和资料.
第2期
刘
岸: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农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651.2湖南省岳阳县农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特点
经过4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带一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岳阳的建设与发展呈现崭新的面貌,岳阳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与2003年爆发的SARS危机相比,岳阳农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面临的形势出现了较大改变.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机制和应急响应全过程来看,目前岳阳地区农村疫情防控面临的形势较为复杂,既有因疫情严重程度不断累积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有因形势变化带来的有利因素.第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薄弱性.其一,公共危机应急处置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基础[1].三田一洞地区作为距离岳阳市中心最远的农村地区之一,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此次新冠疫情爆发后,防疫工作急需的医用紧急物资,如一次性防护帽、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手套、一次性鞋套、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速干手消毒剂等出现严重不足.公田村、上坪村、云山村共有4名赤脚医生,需为三个村1859户共计5163名村民提供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体温检测工作,工作量巨大.其二,农村地区尚无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规章制度、处置流程及相关经验.卫生部曾在2006年编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乡镇)应急预案》,但该《应急预案》并未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大范围应用.在访谈中,多位村干部均表示,新冠疫情爆发初期防控工作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其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武汉封城之前已有大量湖北务工人员返回当地,在武汉封城前一天,笔者在铁山医院接诊了一例武汉返乡的发热咳嗽病人方某,经铁山医院CT检查提示肺部有磨玻璃影,结合流行病学依据高度怀疑是新冠肺炎.笔者当即启动应急预案,联系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刚开始相关卫生行政部门警惕意识不够强,在医院再三坚持下才派传染病救护车将该病人送至岳阳市三甲医院,当日该患者被确诊为岳阳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由于处理得当,岳阳铁山医院和转运途中密切接触人员经隔离后无一人感染,患者也得到及时救治.第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复杂性.其一,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于春节期间,正值大量外地务工人员返乡之际,农村地区聚集活动较多,加之春节期间农村居民频繁走亲访友,大大增加了疫情传播的风险.其二,农村居民分散居住的空间特点和熟人社会特征为农村疫情防控提供了利好条件,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当前农民居住方式从分散居住逐步出现分散居住、中心村集中居住、小城镇集中居住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如笔者援助单位所在地公田村,越来越多的库区居民因保护铁山水库的需要而集中到集镇居住.其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量农民因土地流转而脱离了农业生产,传统农户家庭所具有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逐渐崩解.这种分散空间集聚社会形态和土地保障功能的变化,瓦解了传统村落熟人社会基础,农民生产和生活私密度逐渐升高,从而加大了农村疫情防控难度.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岳阳县曾出现农民隐瞒疫区经历而被感染的病例,给本地区农村疫情防控带来较大风险和复杂性.其四,大量农村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对本次新冠肺炎缺乏基本防控意识,有的农村采取每家每户上门发放传单和登记人员信息等办法,一定程度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笔者在农村转运普通病人时曾目睹,农民在看到救护车到来后赶快逃避.这些都反映了岳阳市农民及基层村干部对疫情科学认识程度不够、处理能力不强、法治观念淡薄等不足.第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跨界性.跨界传播已成为现代危机的典型特点[2],在农村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农村所固有的居住分散和庭院经济等社会特征被认为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可发挥有利影响.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机制和疫情防控实践来看,上述举措只有在有效控制农村人口流动和交往的前提下才能切实执行.农民在农闲时节外出务工已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岳阳市每年有近百万农民外出务工,且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果遭遇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农民工大多会选择返乡避险,在SARS危机和新冠肺炎危机中都曾大量出现这种情况.随着岳阳机场的投入使用,立体的交通网络为岳阳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提供更多便捷,也给农村疫情防控带来不小的麻烦.另一方面,随着习近平对新时期“三农”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农村三产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城市居民向农村流动不仅限于
66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4卷
观光旅游,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返乡投资创业.随着吸引城市居民下乡的优惠条件越来越多,更多具备一定资源条件的城市居民会加入到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来,而农村流动人口的成分将会进一步复杂,从而增加疫情外防输入的困难.2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多重困境
整体性治理理念推崇综合利用多元化的公共管理的资源和优势,从而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优质和便捷的公共资源和服务[3,4].通过科学系统地分析整体性治理理念的整体架构,提出“多元主体、优化机制、规范方式、补充资源、革新理念”的整体性分析架构,以此分析和探讨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困境和不足.2.1主体:农村行政管理体制下的主体单一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薄弱性、复杂性和跨界性决定了仅仅依靠政府难以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处置,必须实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农村基层干部、村民、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协调联动和战略联动,使各个主体均在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和长处.政府往往通过行政权力担负起几乎全部公共危机处置责任,而忽视社会群体、企业和个人等主体,从而导致公共危机处置过度依赖政府[5].一是政府对公共危机的处置具有浓厚的行政主导色彩,不能很好地协调利用多元主体的资源和长处.二是政府和行政机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缺乏专业性,而社会群体可有效弥补政府和行政机关在危机应对中的短板.然而社会群体在农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仅仅依靠基层政府无法有效完成疫情防控工作.在笔者处理方某事件过程中,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疫情防控专业性不足,对民营医院的诊疗能力一再怀疑.同时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岳阳县仅有少数志愿者及社工在协助县城疫情防控工作,在三个样本村的疫情防控指挥过程中完全依赖于基层干部,群防群治的动员积极性不高,社会群体组织更是始终缺位,仅凭基层干部无法满足农村抗疫保障需求.三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流向城镇,“空心化”农村造成农村治理人才稀缺、社会治理主体性不断减弱[6,7].2.2机制: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和优化行政垂直化的“科层制”管理模式成就了基层政府部门的高执行力,同时基层干部在危机处理中的话语权不断降低[8],从而在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丧失主动性和自觉性,严重影响应急处置的效率.在实地访谈中发现,方某在返乡后当地村委会就采取了隔离管控措施,但上级政府尚未颁布疫情防控政令,村委会担心引起群众恐慌,就停止了相应措施,导致方某就医途中密切接触数人.从横向看,乡镇政府在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扮演直接主体的角色,无法和卫生、医保、民政、公安、交通、财政等相关行政部门形成合力[9].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部门颁布针对本部门管辖人群的疫情防控指南,如针对企业的《肉类加工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以及针对港口的《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等,各自单独管理分管范围内的应急工作,整体疫情防控管理体系较为零散,尚未形成一个稳定、协调的综合应急协调调度中心和管理体系,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不紧密、“管”与“理”的脱节、信息共享化程度欠佳的局面,协调衔接机制亟待完善和优化.另外,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终端大部分为县一级,只有极少数乡镇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管理体系,同时在硬件、软件、人员等方面无法得到保障[10],如岳阳县下辖乡镇均未设立应急管理机构.2.3方式: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实践的规范化存在不足国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广泛采用的社会动员机制是政府的非常态化治理方式,社会动员秩序下居民的人身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而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行政体制的不足.此次疫情防控实践也表明,通过开展社会动员可以达到行政控制与公众参与相互增益的效果.但当前农村应对新冠疫情的应急管理过度依赖上级政府的行政命令而忽视规范性和法治性.
第2期
刘
岸: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农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6在制定和实施疫情应急政策方面,过分强调“特殊时期”和“特殊处理”,采取的某些应急宣传和管制措施比较极端,如三个样本村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普遍采用“硬核”措施,接地气的疫情防控宣传和封村封路等,同时也出现诸如打骂等过激行为.即便如此,多位基层干部认为在缺医少药的农村地区能够低成本实现疫情防控,与特殊时期行政命令和社会动员有很大联系.另外,新冠疫情期间所制定的疫情应急方案未能全方面考虑农村经济社会特点,欠缺合理性.农业生产在农村经济中占据核心位置,但当前疫情防控实际操作中实行“一刀切”的做法未能充分考虑农业生产在农村中的重要性,三个样本村有大量农户的特种养殖和经济作物因疫情管控导致生产和销售受阻,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2.4资源: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实践的资源保障不充裕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实践在物资、人员和信息上的资源需要存在极大的短板.第一,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分配差距巨大,当前城乡居民人均病床数比例约为4?1,农村较为羸弱的公共卫生服务基础不足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要求.乡村医生作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终端,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实际传播者和提供者[11].三个样本村只有4名村医,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实践中相互协作有限,防控效果不佳.第二,应急资源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防控工作急需的医用紧急物资出现严重短缺,医用紧急物资的不足、医疗物资分发的不透明、后勤保障管理不完善和某些不良商家的违法投机行为,都造成了农村群众的恐慌,对农村联防联控工作造成严重危害;加之部分农村地区大搞形式主义,基层干部的精力大都消耗在填写大量无谓的表格资料上;同时岳阳农村公共卫生检验设备较为简陋,其检测项目和检测速度都无法适应此次疫情的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更为短缺,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村地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三,信息资源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民众对公开疫情防控信息的呼声越来越高.虚假信息的扩散在SARS危机和新冠疫情危机中危害巨大,严重影响社会和政治稳定[12].对于农村居民而言,信息公开程度与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密切相关,其关键指标是互联网基础建设和终端设备的普及率.目前4G网络在岳阳市638个行政村中的覆盖率达到100%,极大提高了岳阳市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普及程度,在快速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论是从网民规模占比,还是从互联网应用功能角度来看,城乡之间仍存在较大鸿沟,农村居民相对城市居民更容易受到虚假新闻和谣言的影响,从而产生恐慌和骚乱等不理智行为和反应,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2.5理念: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意识缺失在新冠肺炎应急处置实践中通常较为重视事后修复,而忽视事前预防,即应急意识缺失.农村地区特殊的地域和人口特点需要更强的危机意识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先,农村地区相对封闭和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模式弱化了农村广大居民的危机意识,农村居民在思想意识上容易麻痹大意.其次,乡镇干部忽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对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意识和宣传缺乏重视,导致农村难以从官方途径获得危机相关信息.此次疫情爆发后,由于早期官方媒体相关防控信息较少,加上部分媒体传播信息不规范,农村居民大多通过朋友圈和短视频等媒介获取信息,而诸如此类新媒体往往成为疫情信息的源头,导致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引起事件危害扩大和恐慌气氛的蔓延,加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而农民群众甄别信息真假的能力不强,加之获取信息途径较为单一,同时一些乡镇干部过于夸大的“硬核”宣传,导致“抽烟可以预防新冠病毒”等失真言论的传播.3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优化路径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农村居民没有构成疫情传播的主要传播源,农村地区也没有分散原本就不充足的医疗资源.不难发现,农村稳定是国家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农村一旦发生动荡,将会导致原本不充裕的医疗资源更加捉襟见肘.提出以下优化策略以强化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3.1体制优化: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格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政府“一马当先”、排斥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的格局与当前社会的主
6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4卷
流价值观格格不入,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部门助力合作的新型治理格局[13].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政府应转变职能定位,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调整,同时进一步完善应急服务体系,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来.其次是增加其他主体参与通路,规范和引导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中.多元主体参与格局不仅可依法履行政府在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部分职能,弥补治理缺陷,同时有利于加强政府与农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合作治理[14].这需要当地政府牵头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权责划分,对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进行分级强化建设.3.2机制革新:完善“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要割舍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单打独斗”和“尾大不掉”的教条主义,通过合理规划和安排协调合作体系,促进多元应急主体之间的资源相互弥补和有效调度.一是县级政府成立统一指挥和全面协调的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主导该地区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中枢指挥,由县级领导牵头,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为应急管理委员会成员,应急管理委员会的高配人选有助于避免应急处置中的迟滞犹豫和推诿塞责,为多部门合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合作共识.二是可将县级相关领导干部派驻各乡镇及农村的应急指挥办,从而强化对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不但能切实保障应急防控政策的有效落实,也有利于适时协调各个相关部门助力应急工作.三是在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包括公共卫生防疫类、公共卫生管理类、信息类和法律类等专家在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咨询委员会,协助应急管理委员会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及收尾工作.3.3方式改进:推进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法治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紧急性,依靠普通手段及措施不足以应对紧急情况,政府必须采取更强有力的行政手段[12,14],但特殊权利运用的同时需要法律和制度的规范与监管,从而在法治轨道上引导和规范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15].一是完善行政应急权利分配制度,贯彻主体适格和措施适度的方针政策.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仅能由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依规执行,不允许其他个人及团体擅自行动.同时,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所采取的应急举措要对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范围进行充分考量,以求最大限度保护个人和社会组织的合法利益.基层应急办应依法依规在相关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要求的范围内制定具体防控方案,同时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坚决杜绝层层加码和违反社会公德及法律的应急防控措施.二是在制定和执行应急防控措施时需全面考虑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结构和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特点,尤其要加强对农村特殊人群的保护,避免“千村一面”,从而确保防控应急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合理性.3.4资源保障:优化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资源保障体系我国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支持大部分投入在卫生院(所),对基层疾控中心等应急资源保障体系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农村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较高.第一,政府应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财政投入,从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人才输入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公共卫生资源的差距[16].第二,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机构与县域医共体一体化运作,农村公共卫生组织体系自上而下确立“医防融合”型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政策体系.同时,县级医院牵头成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家组,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定点帮扶,精准指导基层卫生院规范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第三,完善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制度.3.5意识更新:加强农村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意识与教育普及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包括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善后这一连续而完整的过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强调事中处置和事后善后的同时,应加强事前预防和普及危机意识教育.强烈的危机意识有利于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洞察力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应急策略.一是通过日常的应急
第2期
刘
岸: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农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6培训和演习来加强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其参与应急处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将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意识的普及教育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格局中,“平安乡村”建设要求广大农民群众对各种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防范和应对处置能力.当地政府要充分考量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及应急教育方案,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好发类型、高风险区域、危害程度、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等,打造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预防第一,防治结合”的主体方针政策.4结语
本文对湖南省岳阳县三个样本村的农村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实例进行分析,探讨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足和缺陷,并结合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优化实践路径.同时应该注意到,虽然整体性治理思想对当前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有较高适用性,但这种起源于欧美国家的理论方案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在参考欧美发达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理念的同时,应结合我国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1]CunyFC.Disastersanddevelopment[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3[2]杨安华,童
星,王冠群.跨边界传播:现代危机的本质特征[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2(6):5~15[3]竺乾威.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8(10):52~58[4]胡象明,唐波勇.整体性治理:公共管理的新范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1~15[5]李春风,朱玲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农村社会治理优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0):98~9[6]徐
勇.挣脱土地束缚之后的乡村困境及应对:农村人口流动与乡村治理的一项相关性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5~11[7]宫学芬.当前农村社会治理面临哪些新问题[J].人民论坛,2018(9):74~75[8]李祖佩.乡村治理领域中的“内卷化”问题省思[J].中国农村观察,2017(6):116-12[9]莫利拉,李燕凌.农村社会突发事件预警、应急与责任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0]李
岗.提升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对策建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1):43~46[11]王
晶,王晓燕.中国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研究:以政策环境为视角[J].北京社会科学,2018(3):77~83[12]江必新.紧急状态与行政法治[J].法学研究,2004(2):3~16[13]孟亚明,李江璐,熊兴国.地方政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解决机制[J].山东社会科学,2013(9):156~15[14]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J].当代广西,2020(5):4~5[15]丁志刚,王
杰.中国乡村治理70年:历史演进与逻辑理路[J].中国农村观察,2019(4):18~34[16]许才明.基层政府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研究[J].浙江学刊,2016(6):115~119
推荐访问: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 肺炎 疫情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