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素材【10篇】(完整)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6-23 08:27:01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专题节目播出后,看完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你有什么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素材最新10篇,欢迎大家来参阅!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篇1中共云南省委“不忘初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素材【10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素材【10篇】(完整)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专题节目播出后,看完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你有什么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素材最新10篇,欢迎大家来参阅!

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篇1

中共云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发出《关于在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通知》,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张桂梅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教材。

张桂梅,中共党员,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是媒体多年关注报道的一位先进典型人物。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桂梅同志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执着追求,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始终艰苦朴素、甘守清贫,却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

《通知》指出,张桂梅同志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坚定信仰和崇高境界。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学习她情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她坚毅执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攻坚克难,善作善成,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行见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以先进典型为标杆,查找差距、检视问题、抓好整改,广泛宣传报道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迅速在全省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为推动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篇2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留住了教师,还要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学生的家在偏远山区,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达,但张桂梅要求自己“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与张桂梅多次同去的华坪县电视台记者王秀丽,对家访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发抖,甚至觉得鞋底会被脚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车休息时,我连车都不敢下,害怕自己会不小心跌下山崖。”

张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下悬崖粉身碎骨”。11年来,张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万公里,对134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

为了把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顺利办下去,张桂梅不得不四处筹款,但这条路同样艰难。

一次,张桂梅到__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话说完,企业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张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脚上鲜血直流。无助的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她在街头募捐,被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朝她脸上吐口水。离开人群后,疲惫、伤心、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后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她到北京录制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为她募到了100多万元。

然而,没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电话,哥哥想在弥留之际见见离家几十年的妹妹。张桂梅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去录制节目。她怕错过时间人家就不让她上节目了,她怕不上节目就会失去筹款的机会。等她录完节目,哥哥已经过世。

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篇3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十七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篇4

假如今年的你39岁,丈夫病故、父母离世、无儿无女、身处异乡,你是选择庸庸碌碌虚度剩下的人生,还是在奋斗之中书写新的人生华章?39岁的张桂梅选择了化悲痛为力量,扎根小城华坪20余载,把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通过爱心倾注到当地的教育事业之中,带领1600多名贫困女学生走出大山,撒播下希望,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新时代的“小城大爱”故事。

爱心。“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点事。”朴实无华的语言下,蕴含着张桂梅对山区贫困学生最深沉的爱。她把家访当常态,10余万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脚下,成为1500多户家庭走访的“垫脚石”,为的就是减轻“山里人出趟门不容易”的负担,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情况,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就是要把一颗爱心融化在群众的心田,尤其是对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要通过日常生活、交往,和他们建立友情,从心底打破隔阂,详细了解掌握他们的真实意愿,在千方百计解决实际困难中,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定。“党员在,女高就有办下去的希望。”刚刚成立之初的华坪女高,师资紧缺、学生家底薄,被认为是一所“绝对办不下去的学校”。但张桂梅却不信这个“邪”,带着8名教师,其中6名党员,佩戴党徽上课,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把党员教师们内心的澎湃激情转化为坚定信念,造就了独特的丽江华坪“女高精神”,华坪女高也逐渐成为当地学生、家长向往的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日渐显著。张桂梅和学校的党员教师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成功需要无比坚定的信念,我们要从她身上汲取精神养分,对于选准了的方向、认准了的事,要敢抓敢管、敢作敢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奉献。面对接踵而至的各项荣誉,张桂梅始终保持着入党之初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资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收养孤儿,把70多万元的奖金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一条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裤、一件很老气的花衬衫、一双旧旧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是伴随她多年的“行头”,生活十分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献给了自己最热爱的教育事业。对她来说,“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让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献理所应当。面对“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以张桂梅这样的榜样为标杆,对标对表,学习她们身上无私奉献的品德与情怀,立足本职岗位,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一心一意干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做出我们的贡献。

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篇5

张桂梅的事迹感动每个人, 为了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家庭的幸福、 社会的和谐. 这个活着的榜样, 她顽强拼搏、 不屈不挠、 无私奉献、 善良慈爱、 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 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钦佩。 “俯首甘为儒子牛” 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 这样做有什么目的, 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 张老师总是笑着说: “如果我有追求, 那就是我的事业: 如集我有企盼, 那就是我的学生; 如如果我有动力, 那就是党和人民”。 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 那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 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 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 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 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 她就是 华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 ““儿童之家” 福利院院长张桂梅。 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 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张 桂梅为何与“感恩” 产生联系, 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 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 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 她身患多种疾病, 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 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 凭 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精心研究, 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 进行素质教育, 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 教学成绩突出; 她没有子女, 生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 元以内, 而拿出自己绝大部 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 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 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 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 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 ; 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 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 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 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 同住、 同学习, 精心引导 ,细心照顾, 使他们戒除了网瘾。 ” “张妈妈”。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 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 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 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 她身患多种疾病, 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 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 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 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精心研究, 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 进行素质教育, 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 教学成绩突出; 她没有子女, 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 元以内, 而拿出自己绝大 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 , 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 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 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 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 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 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 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 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 同学习, 精心引 导导,细心照顾, 使他们戒除了网瘾。 华坪县民族中学的学生和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校园妈妈”、“张妈妈”。 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梦 想想一天天成为现实, 她让伟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伸。

她和许多人一样, 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 幸运没有垂青她, 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 花季年华丧失母亲, 青春年华痛失丈夫, 两次肿瘤手术 ,癌细胞转移到肝脏。 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 磨难没有使她消沉, 病魔没有使她倒下。 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 在讲台上认真教学; 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 几次晕倒讲台上 ,领导要她住院治疗, 她她放下学生, 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 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 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 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 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 ,那就是我的事业; 如 果说我有期盼, 那就是我的学生; 如果说我有动力, 那就是党和人民 ”。 张老师的生命价值观非常清晰。

我们学习她, 首先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作为一个党员,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 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 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 承担学校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女生工作,妇女工作, 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 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 教学成绩突出, 她说: “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 即使倒在讲台上, 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 也无怨无悔”。 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 无私奉献, 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们学习她, 学习她爱生如子。 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 妈妈。 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 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 给学生盖被子。 学校学生和孤儿院 50多个孩子, 住院她陪着, 给他们送饭 ,付医药费, 资助学生读书, 自己连洗衣机都 没有。 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

我们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记宗旨、 坚定信念、 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 学习她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 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 学习她热爱生活、 艰苦奋斗、 乐观向上的优良 作风; 学习她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大家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 立足岗位, 开拓进取,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 构建和谐大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 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 学习她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 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 、 艰苦奋斗、 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 学习她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我们学习她的精神品质, 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物质固然重要, 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 而是精神品质。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 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 , 这些人才, 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 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 我们教育工作者, 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 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 。 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 这是很危险的, 学习张老师的事迹, 很有现实意义。作为一名战斗在大理市太邑山区的教师, 我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 立足岗位 ,开拓进取,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 构建和谐大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篇6


那是大约20年前的一天。山路边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她手里拿着镰刀,身边放着一个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头。张桂梅看见了,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女孩回答:“我想读书,但是家里没钱,给我订婚了,收了彩礼要让我嫁人。”张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试着劝返,说:“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管了。”可即使这样,女孩的母亲仍坚决不同意孩子回校读书,甚至以死相逼。张桂梅无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来。

怎么样才能救救这样的女孩子呢?这个难题久久萦绕在张桂梅心头。

当时的张桂梅,已经是华坪县出了名的“好老师”,还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是数十名孤儿的“妈妈”。

当老师,张桂梅发现“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们不读书的理由多种多样:为了给弟弟交学费,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学回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因为收了彩礼,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要准备嫁人了。当“妈妈”后,张桂梅又了解到儿童之家孩子们的身世,他们的母亲有的因杀死家暴的丈夫而获刑,有的因落后错误的分娩观念而死亡,留下孤苦无助的孩子。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一个现在看来依然有些“疯狂”的想法在张桂梅心中越来越清晰:“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费的高中!”

为了这个“疯狂”的梦想,她开始四处奔走筹款,风吹雨淋,被冷落,被唾骂,却只筹得一两万元。直到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参会期间,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采访报道让更多人理解了张桂梅的女高梦。

2008年,在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生100人。她们大都来自山区,多数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一些孤儿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残疾的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还想上学,华坪女高都向她们敞开怀抱。三年后,她们中有96人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学。自2011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学校综合排名连续10年位列丽江市一区四县榜首。

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篇7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篇8

“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十七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篇9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08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30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3000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2600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

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后来知道张老师把钱用在购买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上了。这位领导深深地自责,觉得辜负了李副秘书长的重托!耳边回响起秘书长的话“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太弱了,她的工资不用在自己身上,连我们寄给她买药的钱,她也用在孩子们身上了,请你给她买个冰箱,华坪天气热,鲜奶必须放冰箱保鲜,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鲜奶。”

万般懊悔之后,这位领导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过是平常之事无可厚非,况且身体健康需要,张老师却视为奢侈,孩子们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说张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真诚赞同。

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篇10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她疾病缠身,但她誓死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因为如此,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她牢记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落地落实、做事做实。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素材最新10篇

推荐访问:事迹 感动中国 素材 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素材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shijicailiao/2201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