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优秀党员事迹材料(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篇一:乡镇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共产党员XXX先进事迹材料
XXX同志出生于19年,现任XXX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分管林业和交通。在任职期间,严格要求自己,克已奉公,一心为民,在工作中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勤勤恳恳,为该镇经济建设,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他带病坚持工作,确实让人感动。
一、努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现阶段的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农村经济建设中,XXX作为主管林业和交通的副镇长,深感责任重大,他明白,当前制约本镇经济发展的颈瓶来自于产业结构单一,增产增收渠道窄、农民致富门路少,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传统,致富创业求发展的基本观念有待增强,农民缺乏发展创业资金,科学技术的应用没有得到推广。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XXX没有退缩,主动积极配合镇党委、镇政府积极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林果业、科技致富工程、农村道路硬化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大力发展毛竹等特色产业,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该镇近两年兴起一股种植毛竹和村村通水泥路的热潮。
一是转变观念,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传统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历史,新兴的市场经济作为一个新型的经济体系在我国已经完全取代了过去的传统计划经济体系。但生活在该镇的广大农民群众依然保存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坐、等、靠、要等传统落后观念,针对这种情况,XXX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决定要用实际行动来改变这种现状。他广泛的与农民群众交朋结友,深入细致的给农民群众讲解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教育广大群众要勤劳致富,要抛弃陈旧落后的迂腐思想,不要再生着等组织安排部署,等别人施舍救助,要主动适应形式发展需要,坚决摒弃坐、等、靠、要的迂腐落后思想。
二是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想发展好林果业,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型实用的科学技术。XXX经常带领镇林业站技干下乡到有关村组送林业科技上门,他还充分利用科技电教片这一现代媒介工具,经常组织林果业种植户现场观看学习,他为了让群众相信科学技术确实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最佳途径。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该镇到2010年林果业已初具规模。主要表现在新建主干道路两侧和天仙河、XXX河流域两岸大力发展竹、茶、栗、桑绿色生态产业。通过开墙见绿、道路补绿、见缝插绿、主动植绿多项措施。大力发展高标准茶园4700亩,使我镇茶园面积达到10850亩,其中高标准无性系2365.92亩,开采茶园9800亩;
2008年XXX落实镇党委政府的决策,发动群众把发展毛竹作为重点,做大做强做特毛竹传统绿色产业,在港河、长岭等村大力实施毛竹新造林,引鞭扩园扩大原有竹园面积,2008年垦复抚育管理3000亩、2008年冬至2009年春
新建竹园500亩,去年又垦复抚育1000多亩,今春新栽毛竹80000万株,共计2600亩,到目前为止全镇竹园面积达到2.84万亩。板栗面积超过20000亩,桑园总面积达3800亩,有10个村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绿色经济大村。四大产业全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人均收入突破900元,涌现出一大批户均收入超万元的茶叶、毛竹、板栗、蚕桑专业户。通过采取不断增扩“茶、竹、栗、桑”四大传统特色产业,既优化了生态,美化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为了确保XXX镇“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质量,XXX经常深入一线施工现场督查。和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不断完善施工方案,有时还忍着病痛去调解公路沿途各类纠纷,既要维护群众利益,又要确保施工环境。只要有空,就和县有关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村村通工程”指标和其他配套项目支持,力争减轻群众的负担。到目前为止XXX镇“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已经完成 公里,其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县前列。
二、重视自己政治理论学习。
XXX清醒地认识到,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为此他不断加强自己政治理论学习,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紧抓好。
一是坚持学习时间落实,根据党委规定,XXX严格坚持各项学习制度,无论是镇党委中心组组织集中学习,还是通过电视电话会议收看学习,他都按时准时参加,不迟到早退,更不缺席。
二是学习内容落实。XXX为使自己广泛的学习到知识,自己从各个方面收集资料,特别是当前一些重要的适时政治资料,比如:党的各重要会议精神、农村的各项惠民政策,涉农各项补贴,国内重要新闻,法律基本概况等。
三是坚持学习效果落实。为使政治学习落到实处,不走形式过程,达到预期效果,XXX坚持注重做到,学就要学好,讲就要讲透,认真端正学习态度,绝不能为了完成差事而糊弄了事,努力提高学习质量。
三、密切联系群众。
XXX认为在基层组织工作就必须获得群众的信任,而实施“民心工程”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促进党群干群发展的重要举措,他及时了解群众所盼、所急、所想、及时帮助解决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他趁自己包村的机会一心就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受到了群众的赞扬,他的这种克已奉公、心系百姓的行为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篇二:村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无私奉献的好党员
——优秀共产党员丛世辉
丛世辉,男,43岁,199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崔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几年来,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任职以来,他和两委一班人,齐心协力,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上级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
2010年,崔家村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进行了换届选举,选举发生了新一届支部班子及村委会班子,丛世辉同志再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这已经是他的连续第三次当选村两委主要干部,由此可见他在村民之中的威望,他自己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在他任职的几个春秋,始终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群众艰苦奋斗,积极投入村公益事业,千方百计
为村民服务。
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丛世辉同志常讲,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村两委团结,按照镇里的要求他领导崔家村帅先实行了“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村里严格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多年来,村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村里办事不公引发的上访事件。同时,他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他还要求村干部要廉洁自律,他说:“只有廉洁自律了,考虑问题才能从村里的利益出发,才能做到公平、公正,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
抓产业促发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丛世辉本人是全镇典型“项目支书”之一,他是种粮大户,年经营耕地6公顷,同时还从事林业、药村种植、打机电井等行业,年收入达20多万元,自己
富了不忘乡亲,通过个人的关系,几年来共成功为本村农民办理境外劳务输出11人次。全村外出务工200多人,其中境外30人,年劳务输出收入500多万元。。
为了盘活村集体经济,通过招标方式把原村小学校舍出售出了养鸡大户,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此养鸡大户又带动了本村十余户从事养鸡。利用崔家村旱田的优势,在稳定玉米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紫苏生产和小杂粮,去年全村紫苏种植80公顷,创产值50万元,小粒黄豆等小杂粮种植10公顷,创产值30万元;
年出栏牲猪400多头,创产值500余万元。2010年村民年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
经济要发展信息是保障,崔家村千方百计引进程控电话安装项目。目前全村电视入户率100%,电话普及率100%,手机入户率100%,有20%农户安装了互联网。通过与外界联系,增加了信息的沟通,有力加快了群众致富步伐。
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一拉溪镇崔家村辖辖11个社,596户居民,2249口人,村支书丛世辉同志始终将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
的重心,既能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今后村民发展经济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村中没有集体经济,村里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村民面临出行难、饮水难等一系列的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丛世辉同志积极向有关部门反应,争取项目,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又利用“村村通”的有利契机,对各组的道路进行硬化,现在,村中有11个村民组已经走上干净、安全的水泥路,大大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问题。2010年,上级出台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相关政策,这为改善村基础设施提供了有利契机,丛世辉同志迅速作出反应,组织村两委人员了解各组的情况,灾后恢复和重建,然后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步骤,决定了2010年的“一事一议”项目为灾后重建的道路硬化工程。并且制定了今后五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规划,将各村民组的实际问题都考虑其中。
灾难面前彰显共产党的英雄本色
2010年7.28洪灾给一拉溪镇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崔家村也受到了重创。7。28当天,丛世辉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年轻党员深入受灾一线靠前指挥,成功的组织疏散本人受困群众,并安置了本人和其它村转移疏散过来的群众。在接下来的生产自救工作中,村领导班子实行分工包片责任制深入村组,田间地头,查灾、核灾、救灾。一是摸清灾情。11个社共发生水打沙压水稻农田10余亩,全村农作物成灾受灾面积达100余亩,累计农业经济损失162万余元。二是做好安置重建和危房户排查。重点组织党员群众做好对倒房户的安置和房屋重建工作。11个社有13户农户住房倒塌,倒塌房屋6间,危房3间。并对因灾倒房户和危房户实行村干部结对帮扶。三是积极开展农业生产自救。积极邀请农业方面的“土专家”,深入到受灾各组各户,指导农户发扬不等不靠不要的精神,对水打沙压水稻农田,认真排水,清除沙子等覆盖物。四是积极争取政策性保险支持。积极与保险公司联系,积极开展农业保险的申报理赔,千方百计地将灾害损失降到最底。
篇三:村级优秀党员、会计先进事迹材料
廉政路上的耕耘者
涉及到廉洁自律,可能很多同志会想:“我手上一没权、二没钱,无所谓廉洁自律,从我做起更是无从谈起。”曾经我也抱有这种态度。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又不难发现,我们这个社会群体是由许多个体聚集而成的,如果把社会比喻成大海,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就好比沧海一粟,而每一个人都在或多或少影响着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村庄、我们的单位乃至我们的社会。如果我们面对诱惑和冲击时,放弃了理想和信念,放松了廉洁自律这根弦。那么,无法想象,我们的社会将变得多么的腐败和混乱!
新区现在正处在向“走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道路,建设宜居宜业和谐新**”这一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接下来几年,也是我镇实现科学发展、率先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民生持续重大改善的重要阶段。面对机遇与挑战,发展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全体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都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形成发展合力,同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党风廉政建设,才能为全镇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这就事关我们每个平凡岗位的普通人。
举一个我身边平凡却又伟大的例子,我们*村的老会计,老党员***同志,现年65岁,是*村支委,任职村会计四十余载。该同志任职以来,不管是财务工作、党务工作、统计工作还是档案工作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团结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领全体村民,积极发展村级经济,带头落实党风廉政目标责任制,始终如一地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财务工作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同志却能自觉做到四十年如一日地清正廉明、克己奉公,堪称廉政路上的耕耘者。
***同志坚持集体的事亮出来,让群众来监督。干工作离不了制度、规定来约束和促动。村庄内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务公开以及民主管理工作现都纳入了正规,定期召开村“两委”扩大会议,召集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以及民主理财小组会,核实每月的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村民电费收缴情况以及村民土地流转、出租等工作问题,议题经全体与会人员一致通过后,进行上墙公布,杜绝了一切不正当的开支。对于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及村里重大项目建设等,***同志始终做到摆上桌面,敲开盘子,在“两会”上进行讨论、研究、表决,细算帐、明归类,加强记录管理。并报镇经管站和财务托管中心审批后,在政务公开栏中进行张榜公布,接受全体村民的舆论监督。由于对工作的严格把关,杜绝了亲情派、关系派等不正之风,解决了村民呼声最高的难点焦点问题,保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
***同志始终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把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作为自己的任期重要目标,财务管理上,她勤俭办一切事业,精打细算,细水长流,讲求实效,力求少花钱,多办事,把钱花在刀刃上,决不乱花一分钱,象经营自己的小家一样,管理村里的事务。“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深谙此理的***同志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不要把自己的事搅进集体中,给村里、给群众增加负担”,工作中她从不吃请,不去饭店。村里发展任何事业做任何事情,她从来先替群众考虑,看群众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一事一议”,完善民主理财运行机制,集体资金、资产全部实行民主管理,群众说了算。政务、财务每月公开,重大事务随时公开;
任何事情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同志不徇私情,廉洁自律,坚决维护群众和集体利益。她认为干部的心中必须要有一个“民”字。她说话坦诚直率,办事踏实认真,不会阿谀奉承,也不会圆滑事故,始终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立场,开拓进取,勤政廉政。
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始终心系百姓,淡于名利,安于清贫,从不动摇党性原则。***就是*村人,许多亲属、朋友都说***就像包公,想从她那占公家一点便宜都没门,但是真正谁家有着难事求到她个人头上,她比谁都热情。她的正直得罪过不少村里人,但是通过几十年的了解和考验,这些人都改变了当初的态度,都说她是个可信赖的人,是个替老百姓做主的人,都和她成了朋友。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就是这样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奉献,不求索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配合领导带领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潮流中,傲立潮头,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我们向***学习,就是要像她那样,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努力做到慎独慎微,善始善终。就是要像她那样,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努力把法律、纪律以及他律逐步转化为严格的自律,时刻不忘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真正“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
做好廉政路上的耕耘者,我们须谨记:要警钟长鸣,警惕诱惑;
要防微杜渐、慎独慎微;
要从严剖析,把握自己。
**镇*村
2012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