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白文、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把握人物形象。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11篇,供大家参考。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白文、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把握人物形象。
3.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朗读时的白文断句以及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咏雪》认识了两孩子,感受到了他们的聪慧,领会到了语言的优美。今天我们再来通过《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来认识另一个孩子──元方。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请一名学生上台书写课题,大家读题目,说说题目什么意思。
教师利用课件,解读孩子会出现问题的“期”字:出示“期”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给出这个字偏旁的演变和批注。学生总结“期”字的意思,得出题目正确的解释。
教师进一步追问:请学生们根据题目猜一猜文章会写些什么?
学生大胆想象,猜测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多方式朗读,感知内容
带领学生多方式读文,理解内容,与最初对内容的猜测找异同点。
1.教师向学生展示课件《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白文(竖版)。
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2.教师展示《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标点版(竖版)课件给学生。学生自读,对照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学生集体朗读。之后挑战课文的繁体版进行朗读,男女生比赛读,各组比读。
【设计意图】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概括故事。
教师设题: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提示:人物和事件。)
一句话: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友人迟到责怪陈太丘,并对子骂父,元方据理反驳。
4.明确题目作用。
将概括的内容与猜想内容比较,明确这篇文章真正主要写的是元方。
教师提问:题目和元方有什么关系呢?(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理清人物的主次关系,明确题目的作用。
(三)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
1.整体感知元方性格。
《咏雪》中的孩子咏雪有智慧,善于表达,语言优美,所以被选入《世说新语》的《言语》门。那么,本文中的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不喜欢元方?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元方的特点。(元方特点:讲信明礼的、聪明的、不卑不亢,敢于指出他人问题,敢于捍卫亲人尊严,有良好家教。)
2.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元方也像《咏雪》中两个孩子一样机智聪明,也是善于说话,但作者为什么把这篇文编入《言语》呢?本文重点是在说元方的语言精彩吗?
教师课件给出本文的出处《方正》,解释什么是“方正”。
(1)读文章,提取表现人物方正的句子
学生读文章,找出描写元方语言、动作中表现方正的语句,填表格中,进行分析表述。
依据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这句语言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元方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父亲的言传身教,对他影响很大,他有良好的家教;对于有错在身,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还怒骂别人的友人,年纪小小的元方据理抗辩,有理有据公正客观地批判别人,同时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可见他的“方正”之气。
依据元方语言中“家君”一词,作为谦辞的使用,体现元方的明礼。进而引导学生找出友人的一个用词“尊君”,结合课后习题理解古代汉语中大量的谦辞和敬辞的使用。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汉语中的“敬辞”与“谦辞”。
引导学生用表格中的两个字,概括元方方正的表现,学生能够提取“信”“礼”两个字,指明正是因为他讲信明礼,所以才将本文选入《方正》门。
(2)运用朗读表演,表现方正。
如何通过我们的朗读体现的元方的方正呢?请同学们用脚本批注的方法,从人物的表情、心理、语气、语速等方面,分析元方和友人的两次对话,之后学生个人展示,分角色小组展示,换角色演读展示,通过语气、节奏、重音等将人物的方正特点朗读出来。
举例:父亲的友人理直气壮,觉得自己一点儿错没有,于是怒目圆瞪、声调高昂、义愤填膺指责别人不失信,傲慢无礼。对于自己不守时,避而不谈,把矛头都指向陈太丘,狂躁气愤地骂了陈太丘。
举例:元方很气愤,心想这人太缺德了,但是它没有急躁,而是冷静机智的回击父亲的友人。
【设计意图】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批注,最后,通过对话演读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3)探究动作,评析元方是如何做到方正的。
教师提问:既然元方为人很方正,那么对于“友人惭,下车引之”的举动,“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学生能够言之有理的陈述自己的见解“失礼”“不失礼”均可。
(四)把握主题,领会编者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世说新语》中有众多篇目,编者为什么要选出自《言语》的《咏雪》和出自《方正》的《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让我们学习呢?这两篇文让我们有什么收获启示?
两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有年少聪明、智慧的孩子,有的孩子擅长优美的语言,有很好的文学修养;有的孩子正直、讲信明礼,有很好的道德修养。编者希望我们新一代少年聪明智慧,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这是编者对我们的期待。
教师送给同学们的话:与诚信为伴,做品行正直的人!同礼节为友,传祖国文明精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2.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成语。
3.阅读《世说新语》中《乘船》《孔融让梨》《望梅止渴》等小故事。
【设计意图】强化积累,拓展阅读量。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篇2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我们品味了两个少年关于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处。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小故事,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
板书课题: 陈太丘与友期 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事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要求: 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
(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四、合作、探究几个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无对文章进行评论?
既然作者未进行任何评价,那我们就文中的人物进行讨论。
1.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陈太丘,友人和元方?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 ——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 人:去后乃至 尊君在不? 怒 非人哉! 惭,下车引之
——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元 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入门不顾 (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可提示,如:“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元方如何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错误?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2.《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夙惠(天资聪慧)、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你认为应选自哪一门?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为人正派,品行方正)——三个人物的言行都围绕信、礼展开。虽也表现了元方的聪敏,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核心。可见是借元方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礼”重要性。
——可见,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积累有关成语、名句。
五、自由朗读,力争当堂成诵。
六、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篇3
【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能讲译,能理解课文的主旨。
2. 积累文言词语,提高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文中主要赞颂的人物是谁?(东晋才女谢道韫)赞美了她什么呢?(聪明有才学。)我们现在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看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二.老师范读,学生齐读,然后再叫一个学生单独读,读后让学生评论正误优劣。
三.学生自学课文并讨论。(可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全班讨论)
1.读懂课文并翻译。
2.讨论“研讨与练习”中一、二两题中属这课的内容。
3.学生提问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若学生没有提出以下问题就由老师提问: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2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3在《世说新语》中《咏雪》列入“言语”,《陈太丘与友期》列入“方正”,这是为什么?
四.先让学生读无标点的原文,再叫学生自读课文,看谁能先背诵。
五.学生课堂做练习,如有时间就课内订正。(或留作课外作业。如有时间可让学生即兴表演。)—————下课!
《世说新语》两则
练习题
1. 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chā)(nǐ)
②太丘舍去(shě)③尊君在不(fǒu)
④无奕(yì)⑤友人惭(cán)
⑥雪骤(zhu)⑦非人哉(zāi)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相比)
○2未若柳絮因风起(乘着,趁着)
○3过中不至(到)○4相委而去(丢下)
○5讲论文义(讲解)(讨论)
○6去而乃至(才)(到)
○7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急速,大)
○8太丘舍去(放弃,即不再等候)(离开,就走了)
○9与友期行(约定)(同行)
○10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儿当“子侄辈”讲)
○11下车引之(牵,拉)○12入门不顾(回头看)
3.翻译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着大风飘起。
○2待君久不至,已去。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到,(他)已经走了。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真不叫人哪!和别人约
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独自走了。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己的家门。
5.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朝代)人刘义庆(姓名)组织编写的。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待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6.课外自读理解。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日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世说新语》两则
练习题
1. 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②太丘舍去()③尊君在不()
④无奕()⑤友人惭()⑥雪骤()⑦非人哉()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
○3过中不至()○4相委而去()○5讲论文义()()
○6去而乃至()()○7俄而雪骤()()
○8太丘舍去()()○9与友期行()()
○10与儿女讲论文义()○11下车引之()○12入门不顾()
3.翻译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待君久不至,一已去。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组织编写的。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6.课外自读理解。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日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如:乃、期、委等,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诚实、守信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成语叫“难兄难弟”,大家知道说的是谁吗?是陈元方和陈季方。我们今天也来看看元方小时候的故事,看看她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集体朗读课文。
2、教师从语音、语调、节奏、情感等角度进行指导。
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三、疏通文意,感知文本
1、小组成员结合注释进行翻译,并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教师精讲点拨。
2、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文言词语。
期: 去:
不: 委:
引: 顾:
四、分组讨论,质疑问难
教师提问:有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提问:那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提问:“有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学生探讨、交流。
教师提问: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他们俩各自会说些什么?
学生畅谈。
五、拓展延伸,美文共赏
多媒体出示《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 《世说新语》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六、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同学们,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七、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2、课本剧表演:课外小组成员根据《成太丘与友期》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篇5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的整体感悟出发,以诵读和讨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课文的意思,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背诵,在背诵中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作出个性化的评价,开拓课文的人文价值。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背诵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富有感情。
2、学生能对照注解,运用工具书,和同学交流看法,来翻译课文。
3、学生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从“礼”和“信”两个角度来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同学们,中国古代有一部著名的笔记小说,它的名字叫《世说新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陈太丘与友期”,就来自《世说新语》中“方正”一门,方正有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等意思。
一、初步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问:刚才老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请大家评论一下。
2、请同学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都可以)
3、请一位同学读课文,作评价。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字音有没有读准;句子停顿是否恰;语气是否符合语言环境;学生诵读的态度是否良好;读书时的专注程度。
(选择上述一两点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
二、请同学看课文注释进行翻译,注意几个问题
1、课文注释中有对原文词句的解释,但课文注释不是唯一准确的。例如: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中的“委”可以解释“丢下、舍弃”,也可以解释成“抛弃”,“抛下”,“委弃”等。
2、在翻译时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例如:
原文:过中不至
译文:(朋友)过中午还没到来。
3、人名可不译,如“陈太丘”,注意称谓的译法。例如:
原文:尊君在不?
译文:您爸爸在吗?“尊君”可译为“您爸爸”。
翻译时,有不懂的字、词、句在文中圈出来,鼓励学生通过查词典,或互相讨论来解决,教师巡回释疑,检查,向学生示例如何使用词典,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疑难问题。
三、检验
请一位同学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后作评价,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重要字词的落实,表述的顺畅,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态度等几个方面评价。(鼓励为主)
四、出示无标点的原文,请同学不看课文进行诵读(投影或屏幕)
五、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元方和友人来作一个评价,在评价时我们先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其中一人,然后作一个具体的阐述。
示例: 出言不逊 友人
具体阐述: 友人骂陈太丘不是个东西,出言不逊,十分无礼,自招耻辱,这告诉我们对身边的人要友善。
教师:以下是一些参考语句,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来形容元方或友人的个性,并作一个具体的阐述,说说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先准备一下,希望和先身旁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大家说,我们都很喜欢听你独特的见解。
参考语句(也可以自己想一个词语,成语,名言都可以。)
以礼待人 彬彬有礼 言而无信 一诺千金
为礼不敬 知书达礼 尊重长辈
言必行,行必果 理屈词穷 傲慢无礼 知错就改
六、对“友人”和“元方”的个性作一个概括
(要求作总体评价,但不要求答案一致,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角度,比如“礼”的角度等,有自己的看法即可。)
老师:在“讲礼貌”方面,友人做得怎么样?“元方”做得怎样?
七、作业
词语积累和运用。
1、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中的顾是什么意思?下面词语中“顾”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 相顾一笑 四顾无人 瞻前顾后
结论:都有“看”的意思,了解了“顾”的意思,对整个词语也就容易理解了,尤其是学习成语,对其中的关键字词的意思要了解。例如“瞻前顾后”中的“瞻”和“顾”。
2、请同学参考例句分组选择词语造句。
顾名思义:“缝纫鸟”,顾名思义,是有缝纫技能的鸟。
瞻前顾后:机会不等人,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往往做不成事。
相顾一笑:等我吹灭了生日蜡烛,爸爸妈妈相顾一笑,甜蜜的微笑。
四顾无人:深夜的马路上,他四顾无人,心中有些害怕。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翻译难理解的句子,了解故事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取情感体验,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学习古人懂礼知仪的优秀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通过故事内容,推究文章内涵,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生成问题策略:“生成”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设计教学过程时,给学生留出主动参与的时间与空间,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有效的“生成问题”,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译读课文,把握内容
--悟读主旨,质疑探究--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阅读理解这个故事,由王戎的善于思考,聪慧机敏,引出《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像王戎这样聪敏机智的儿童,导入新课《期行》。
2、简介《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由南朝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原书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期行》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类。“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读课文: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学生认真听读欣赏。
2、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课件展示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1)读准字音:如“尊君在不?”读fǒu,
(2)读好节奏: 把握停顿,准确断句。如“君/与家君/期日中。”
(3)读出情味:由两位同学分角色进行表演,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
3、师生评价,共同纠正:要重点读出友人“礼--怒--惭”的语气和情感变化。要把元方维护父亲尊严,有理有据地驳斥友人“无信”“无礼”和入门不顾的小孩情态表现出来。
4、背诵课文。
三、译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提示,课件展示自译方法:
(1)留:国名、人名、地名、年号等保留不译
例:陈太丘,元方。
(2)补: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例:(太丘)去后(友)乃至。
(3)比:比较异同。
例:尊君:你父亲;
君:你、您;
家君:我父亲。
(4)参:参考课文注释或工具书。
(5)积: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2、自读自译: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教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读课文,读注释,尝试翻译文章,并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3、学生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疑难问题。(教师适当指导。)
4、把握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交流后理出文章的两个层次,前半部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后半部分通过元方和客人的对话阐明寓意。
四、悟读主旨,质疑探究
课件展示探究问题
1、友人为什么怒?
2、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反驳的?
3、试对人物进行评价
4、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见解都要予以重视,因为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无法预见或超出教学预设的教学情境,这时教师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积极应对,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搞好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特别是评价人物时,要客观、公正、全面。
在经过师生相互的活动之后,达成共识:
1、因为陈太丘没有等他,认为陈太丘没有守信。
2、一是“无信”,二是“无礼”。
3、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敏机智、懂礼识义。
4、诚信是立世之本,我们要做一个明礼诚信的人。
五、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课件展示“八荣八耻”内容,提出问题:
1、如果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你认为这则故事可以作为哪方面的教材?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学生讨论后明确: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2、请选择一句或者写一句关于诚信的格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
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创诚信校园,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
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我诚信,我美丽.
我诚信,我自豪!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诚信是一条流了五千年的河,涓涓不绝,流出了黄面孔,流出了黄土地,流出了华夏大地的芸芸众生;诚信是一支神奇的笔,龟背上长出了汉字, 汉字上长出了华夏,一代代,一脉脉,吸天地之灵气,吮日月之精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牢固树立讲诚信的观念,努力践行:……的庄严承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下列各句中词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翻译“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
(3)读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
1、加强了诵读,诵读的多样化(录音范读,自读,齐读,表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按照教学预设,出示问题:“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聪敏机智、懂礼识义”,基本上大功告成。突然有学生提出: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并下车牵元方,元方仍然“入门不顾”,也是不懂礼貌。我马上组织讨论,学生发表了很多见解:(1)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确实不懂礼貌。(2)因为友人无信无礼在先,元方这么做并不为过。(3)元方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入门不顾”这只是一个小孩对别人骂自己父亲后的一种很自然的反应,不能用要求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然后我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的去评价一个人。
3、注重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人。
4、环节设计过于全面,显得臃肿繁琐。 过于看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环节时间根本无法全部保证。一堂好课不必“滴水不漏”,应留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也就少有个性与创新。有时留下空间,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韵,留下创造!古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方法与知识,能力并重。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篇7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
由20xx年高考作文题导入: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二、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习
1、你读我念: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你翻我译:
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抢答题:
⑴ 解释加点文言词语:
① 与友期行
②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 门外戏
④ 尊君在不
⑤ 待君久不至
⑥ 相委而去
⑦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 下车引之
⑨ 元方入门不顾
⑵ 翻译文言句子:
① 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
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⑶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3分钟背诵比赛。
5、你扮我演: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6、你思我想:
⑴ 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
⑵ 问题探究:
① 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② 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7、你收我获:
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小结与延伸
1、词语积累:
仿照例子,了解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写出带该字的一个成语。
例子: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
成语: 三令五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动手试一试: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⑴ 陈太丘与友期
⑵ 太丘舍去
⑶ 下车引之
⑷ 入门不顾
3、中外名人讲诚信: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谚语
4、教师寄语: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篇8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尝试采用“读一读、译一译、议一议、背一背”的文言文四步教学法,侧重学法指导(诵读、疏通、复述、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特点如下:
1.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这一设计不禁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2、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4.字词积累练习,讲究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出示没有加标点符号的《陈太丘与友期》,告诉学生这是83年高考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文。
二、整体感知
(一)疏通课文
1、分组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2.采用竞赛形式诵读、疏通、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二)分析课文
1、思考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论题:
(1)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2)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
(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作者写作意图。
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个主题的?
三.拓展迁移:
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实际意义?
四.指导背诵课文。
(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本文)
五、字词积累练习。
这个环节主要是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量,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篇9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如:乃、期、委等,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诚实、守信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成语叫“难兄难弟”,大家知道说的是谁吗?是陈元方和陈季方。我们今天也来看看元方小时候的故事,看看她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集体朗读课文。
2、教师从语音、语调、节奏、情感等角度进行指导。
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三、疏通文意,感知文本
1、小组成员结合注释进行翻译,并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教师精讲点拨。
2、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文言词语。
期: 去:
不: 委:
引: 顾:
四、分组讨论,质疑问难
教师提问:有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提问:那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提问:“有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学生探讨、交流。
教师提问: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他们俩各自会说些什么?
学生畅谈。
五、拓展延伸,美文共赏
多媒体出示《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 《世说新语》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六、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同学们,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七、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2、课本剧表演:课外小组成员根据《成太丘与友期》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篇10
一、导入
同学们,小学里学过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看多媒体文字、图片,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孩?自古英雄出少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这样的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师:这则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这部书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找一名同学念屏幕)
三、师范读课文
师:大家注意句子的朗读节奏,并把自己容易读错的字注上音。
师:大家发现哪个字的读音和平时不同?
这个字是通假字,念它所通字的音,板书:不通否
四、学生齐读课文
五、学生分组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做好准备踊跃发言。
先提问重点字解释,再指名翻译。
六、揣摩、品读
师:大意我们理解了,下面我们再来看文中主要刻画了几个人物?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找出对话部分讨论客人和元方的对话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说出你的看法。
明确:客人一处询问,很客气;一处愤怒,音调很高,元方一处有礼貌,客气的说;二处声调不高,但义正辞严。在提高同时利用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形象。
七、问题探究
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已大体感悟到两个人物形象了。
1、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请作一个评价。在评价时我们先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然后结合课文中内容作一个具体的阐述。
学生边总结老师边板书。
2、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希望同学们各抒己见。
八、拓展延伸
1、你知道生活中诚实守信或无礼无信的例子吗?谈一谈并说说你的看法。
2、对照课文,检点自身,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九、布置作业
1、做完练习二、三题;
2、生活中有很多格言警句都含有诚信,请收集或自己创造几句有关诚信的佳句。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备课讲课,我深刻体会到了品读的重要性,设计本课时,我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决定让学生体会元方与客人两次对话时的语气,课堂上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读,人物形象顿时呼之欲出。而学生的回答也恰好引出下一环节的讨论,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
2、结尾处延伸拓展没有回到积极的主题上来,学生回答的`多是不守信用的例子,过于消极,而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引导学生多举些诚实守信的例子,弘扬主旋律。
3、课堂氛围还不够热烈,有些问题仅靠两三个同学回答,还应想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这样讨论会更加全面、深入。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古人的生活。
2、学习元方,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学习重点:
1、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语。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言:
在南北朝时期,志轶小说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有一部作品被鲁迅先生称为“名士的教科书”,同学们知道是哪一部作品吗?(明确:《世说新语》)。它里面记载了我国古代许多名士的言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其中的一位小名士,与他做一次真诚的对话。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二、板书课题,明确学习重点。
投:1、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课前预习了吗?
1、老师找一个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请大家注意两点①字的读音、②句子的节奏。哪一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遍课文?
找生读课文。
2、师:有没有读错的?你认为他读的怎么样?找生评价,并追问你能为大家读一遍吗?
生再读课文。
3、下面,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美美的把课文读上一遍。
四、疏通文意,初步理解
读懂了吗?能理解吗?
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一人一句,结合注释,疏通全文。有弄不懂的字、词、句,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解决。
小组内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生质疑问难,班级内讨论解决疑难,老师稍作点拨。
师:那,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应该掌握哪些重点的文言词语呢?生发言,逐步明确,并着重强调:“期”、“引”“顾”等字词的意思,并就“顾”的意思进一步的深化,以期与现代汉语建立联系,增强理解与积累。
师:“顾”的解释是回头看,就“看”这一点说,现在有些成语中是不是还有这个意思?你能举个例子吗?生拓展,进一步的巩固理解。
下面,请同学们用一分钟的时间,记住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
五、质疑问难,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针对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呢?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小组,交流,提出本文值得探究的问题。
生合作交流,提出本组的问题。
教师整合,归纳主要问题: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3、“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六、交流问题,深入探究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哪个小组先来谈?
提3—4个同学,发表见解,补:还有不同意见吗?生就此问题深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根据课文内容,说出理论根据。
生讨论回答,师问:还有补充吗?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人物的语言)再问:你能读读吗?大家评评,他读的怎么样?
思考:当时元方说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语调?交流一下,谁来读?找生读,再找一生读,最后,大家齐读!
师问:光是语言吗?(明确:还有动作)哪个动作?(明确:“入门不顾”)老师给他换个动词行吗?“入门不顾”的“顾”换成“理”、“问”呢?元方当时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就提出的问题,再进一步的交流,并深入的、有感情的朗读。
师结:对于友人不守信用,元方是那样的鄙视,我们也可以看出元方一定是一个守信的人。
3、“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一一发言。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
师总结并板书:言而有信
小结:让我们再重新审视这个故事,小小的元方是多么聪明、大方而又明白事理的人啊!元方能做到的,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做到!让我们带着对小元方的深深敬意,齐读课文。
老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看能把全文背下来吗?
生试背全文。
七、检查背诵、深入巩固
找生背课文,大家齐背。
八、总结拓展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的,人是应该讲信用的,诚信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成语都说出了这种意思,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成语呢?
生说成语: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师:老师还知道这样一个故事:
投:《贾人渡河》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请同学们自由读《贾人渡河》,师问:能读懂吗?谁来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渔者第二次为什么见死不救?你想对贾人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九、再次拓展。进行思想教育
贾人渡河只是一个故事,老师这里却有几张真实的图片。
投:安徽假奶粉事件中大头娃娃的一组图片
生看。
师深情结:放羊娃“狼来了”的故事依旧经典,贾人渡河的悲剧是否重演,值得我们深思。
当假农药、假化肥,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时,当劣食品,假药品危害人的生命,导致部分家庭家破人亡时,当安徽劣质奶粉造成婴儿死亡,“大头娃娃”露出无助的眼神,有的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时,让我们重新审视“诚信”二字的含义吧!
十、拓展训练
投:请同学们以“诚信”为主题,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或一则公益广告。
生设计,并一一展示。
十一、全文总结,思想提升
同学们,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今天,作为现代人、世界人的你们,作为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老师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当我们背起行囊赶路的时候,有一样东西,千万不要丢下,那,就是诚信,因为诚信是人的第二生命”。
推荐访问:教案 陈太丘 陈太丘与友期优秀教案一等奖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一等奖)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公开课 陈太丘与友期优质课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重难点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优质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