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深处着眼细处着手主题教育党课范本(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深处着眼细处着手主题教育党课6篇
第1篇: 深处着眼细处着手主题教育党课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评价的实施策略
□ 东阳中学 楼美霞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中,评价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尤其是对信息技术学科而言,过程性评价比总结性评价更重要,意义也更深远。在刚刚过去的一轮新课程实验中,一线教师们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尝试各种方法和途径以实现评价的目标。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评价目标理解上的偏差,或是在评价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再加之评价时机把握不当、方法不妥等,都会导致评价出现低效甚至无效。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新课程所提的三大评价内容为切入点,在解读评价目标、分析评价误区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提出若干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策略,希望引起同行们的思考和讨论,为探寻一条有效的评价之路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有效评价 策略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三大评价原则:评价对教学应具有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显然,像基础会考、等级考试、期末考试之类的总结性评价无法全面地体现这些原则。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这一最终目标来看,过程性评价比总结性评价的意义更为深远,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评价理念、体现评价原则,才能更充分、更全面地发挥评价的作用。
在刚刚过去的一轮新课程实验中,一线教师们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尝试各种方法和途径以实现评价目标。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诸多的主客观因素会阻碍评价的顺利开展,例如:对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致使评价出现方向性失误;
在评价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学校、学生、甚至教师自身方面的挑战,而使评价出现“半拉子工程”;
或者是由于所采取的评价方式不妥、评价时机把握不当而致使评价低效甚至无效等。
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而发展的内涵则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和谐发展。有效的教学评价正是促使这一发展目标达成的助推器。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高屋建瓴,为我们从大处指明了评价的方向,即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
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那么,围绕这三个方向,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策略与方法,从小处、从细处对评价目标加以落实?
一、捕捉细节,多管齐下,综合评价推进信息素养的养成
在平时交流中,不乏有教师感叹:信息素养太过理想化,要想真正实现困难重重。的确,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根本宗旨,也是我们教学的最高目标。既然是“最高”,似乎总给人以遥不可及的印象。其实,从信息素养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的简单定义来看,所谓的信息素养就是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同深受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们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学会怎么去做;
我们与学生交流互动,探讨学习成果与学习感受等等,所有这些无不浸润着信息素养的气息,无不折射着信息素养的光芒。所以,信息素养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尽在咫尺、触手可及。
如果把信息素养比作一座房子,那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每一次参与就是这座房子的一砖一瓦,显然,建成这座房子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急功进利、流于形式、遇难而退,甚至置之不理都会延缓或者阻碍积累的进程。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每一次参与,留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将其捕捉为评价所用,以评价促教促学。
1、观察留意,把握时机,适时言语评价
言语评价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配部分注意力去观察学生,通过言语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行为和学习水平,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态度、纠正学习行为,校正知识,提高技能,树立榜样,同时也可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控教学计划。
例如,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立刻送上肯定和鼓励的言语,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期待;
当发现学生的作品中有值得赞赏的元素时,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一两句由衷的赞美也许能够扭转学生对待信息技术这门非主要科目的态度;
当学生开小差神游在外时,不听之任之是一种职业道德的体现,当然,柔中带刚、严肃又不失风趣的言语也许更能起到提醒的作用;
当学生跟老师捉迷藏偷偷玩游戏而影响正常教学时,控制其屏幕,通过适当的言语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也是一种对学生的关爱和负责。
2、学习动态,及时记录,综合汇总评价
新课程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的任务需求,确定信息的类型和来源,选择合适的工具,运用适当的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这是信息素养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的学习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动态地加以把握,及时引导,并结合一定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值得一试的做法:为每个班级建立一张综合评价表,用于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例如,听课认真与否、技能掌握的快慢、任务完成的速度与质量、在合作与互动中的表现、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随手携带班级学生名单, 将观察到的点点滴滴及时记录下来,课后汇总至综合评价表,并将结果于下一次课反馈给学生。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方式至少有三大作用:一、警示和激励作用。一目了然的评价表让表现良好的学生倍感自豪,也让表现欠佳的学生明白努力的方向;
二、提供因材施教的依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基础都可以从评价总表中反映出来,教师可以比较准确地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和点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适合的发展;
三、反映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该综合评价表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表现与学习结果,从而为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和备课提供了重要依据。综合评价表的应用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动态地、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打下有效的、扎实的基础。
3、制订标准,指明方向,学生自我评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自我评价则是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检查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概括地说,学生的自我评价具有自我激励、自我诊断、自我反馈和自我认识的作用。当然,自我评价不能是随意的、主观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之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评价目的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使之发挥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一般而言,综合性较高、没有统一标准、发挥余地较大的作品类教学比较适合学生的自我评价。例如,设计和制作一个主题网站、完成一副平面艺术设计作品、创作一个简单的Flash动画等等,对于此类学习任务,一个全面、精炼、可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它能使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内容、了解学习的目标,从而确保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由于学生很难客观公正地对自己做出评价,因此,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在学生自我评价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升信息素养。
4、依托平台,创造条件,组织生生互评
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自我评价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而生生互评,则是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一个基于网络的、具有交互功能的教学平台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强有力的支撑,它为新课程理念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为生生互评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平台。
在学习成果展示阶段开展生生互评,有助于学生反思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就是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从而发现他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被评价者接收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反思自我的过程,促使自己想方设法进行改进和完善。有时,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还会碰撞出意料之外的灵感与火花,这无疑又是一种收获与提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情,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接受来自更多渠道的认可,这对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必然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创造条件,课堂渗透,人文评价引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相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而言,具有抽象性、无法量化、很难考核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将其理解为信息技术学科层面的德育教育和文化渗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以及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需要教师合理利用课堂环节、尝试多种途径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并借助适当的评价方式随时把握、及时引导。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科文化,通过间接评价考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信息技术的学科文化体现在两个方面:因信息技术自身的特征而存在的文化和借助信息技术而延伸的文化。学科文化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内容,它需要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设计蕴含德育教育的任务、组织自由表达观点的活动等形式,都是有意识渗透学科文化的行为。除此之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在课间或新课前安排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跟学生聊一聊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新闻、人物、数字化生活等话题,尝试模仿语文学科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形式,安排学生轮流介绍,这种方式不仅能促使轮到介绍的学生主动去了解更多跟学科相关的信息,而且还能让其他同学分享信息、开阔视野。无论是完成蕴含情感教育的学习任务,还是了解涵盖IT的动态信息,必要的、适当的评价是促使并确保其发挥作用的有效手段,在评价任务是否完成的同时,也间接地评价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养成度。
2、设计分层次的学习任务,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成功的体验内化为学习的动力。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认为:处于高峰体验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认同,最接近其真实自我,最富有个人特色,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有些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基础,给他们增设一些挑战性较强的学习任务,能够将他们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变学有余力为个性展示;
有些学生学习成效不够明显,则为他们设计一些基础的、过关性的学习任务,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将学习的自信与愉悦迁移至方方面面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以学习基础为参照,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养成积极主动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3、留意课堂中的点滴细节,及时评价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生的行为、习惯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映,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学习的成效,而且还将影响其一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细节都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例如,学生的坐姿、卫生习惯、爱护设备与否等上机行为;
学生听课是否投入、有无记笔记习惯、能否主动提问;
对待新内容能否迎难而上、融会贯通;
作业提交是否按时、有无复制作业行为;
对搜索到的信息能否按需整理、正确评价;
生生互评或在网上发表观点时的言语是否文明恰当;
能否遵守规范自觉与不良信息隔离等等。细节无处不在,及时的言语评价或书面评价能让积极的细节产生辐射效应,让消极的细节止步于萌芽。
4、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提高评价权重引导学生关注合作、学会合作。良好的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的人才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客观开放的良好品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锻炼表达能力和说服能力,养成尊重、倾听的习惯,这些都是学生日后立足社会的宝贵财富。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实际困难,出现了流于形式、合而不作、效率低下、虎头蛇尾等现象,但是,合作学习的种种优势和所肩负的职业使命是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动力所在。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具体内容,适时适当地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动态观察,及时介入,并提供有效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无论是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作品,还是学习新知识时的互帮互助,为了确保合作的有效性,科学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提高对小组合作的水平和能力的评价权重,能够引导和促使学生去关注合作、学会合作。
三、上机测试,纸笔测验,总结性评价考察三维目标的达成
总结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检验学生利用所学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的结果有助于教师分析、诊断和调控教学。然而,总结性评价与生俱来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如何有效考察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存在许多有待研究之处。客观地说,从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现状而言,总结性评价在提升学科影响力、促使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味地放大总结性评价的缺点毫无意义,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提高总结性评价的有效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总结性评价显然我们无法左右,但自行组织的总结性评价,只要定位准确、方法得当,同样能够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1、上机测试,重点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不必过多拘泥于细节。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上机测试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评价方式,它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受历年会考的方向性引导以及机器阅卷的局限性所致,上机测试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且固定,会考的指挥棒作用又使得教师在平时的任务设计中下意识地朝着会考的命题方向靠拢,于是,把学生培养成能正确操作却不知为何要这样做、何时需要这样做的熟练工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我们自行组织总结性评价时,要尽量避免步入低效的轨道,遵循考察学生信息素养这一基本原则,通过适当结合、循序渐进的方法去设计一些能够有效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题型和试题。例如,在Excel测试中,不必给出详尽且答案唯一的操作要求,而是提供一个跟学生的生活背景息息相关的表格,如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表,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操作计算自己一天的营养摄入量并判断能否满足身体所需;
如果是网页制作,可以考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最终效果,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去搜集素材完成网页空缺部分的制作;
又如Photoshop测试,对图层的名称顺序、颜色的RGB值、对象的形状样式等,不必像会考要求那样严格和整齐划一,只要能够做出类似的效果,都可算达标。课堂中的细节能够为教学和评价所用,但操作过程中的细节如果规定过于死板、标准过于统一,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2、纸笔测试,命题质量要把握,考察三维目标是准绳。相对于上机测试而言,纸笔测试在效率和公平性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然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使得包括信息技术教师在内的许多人,对于通过纸笔测试来考察学生的信息素养这种评价形式潜意识里都会有所抵触,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印象,缺少高质量的试题是症结所在。正如李艺教授主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研究报告》所指出:只要试题质量好,在考察三维目标方面,纸笔测试应该更具优势和可操作性。所以,适量的纸笔测试应该成为我们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怎样的试题可以称之为高质量呢?三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试题的涵盖面要比较广,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学科常识、动态信息均可涉及,重在考察学生对信息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是试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即使是那些需要学生在头脑中模拟操作过程的试题,答案也不必完全统一,给学生留有思考、发挥和展示的余地;
三是题型不必局限于客观题,半客观题和微型主观题在考察学生信息素养以及阅卷可操作性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虽然纸笔测试是目前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但大多还仅停留在研究和尝试的阶段,可供借鉴参考的试题屈指可数,如何设计能够有效考察三维目标的书面试题应该成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研究和行动的方向。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学科的生存与发展。无论何种评价方式都有其优劣之处,综合运用、扬长避短、相互补充是正确的选择。我们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多思考、多积累、多总结,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促进学科健康发展、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评价之路。这一课题值得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长期去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2、余文森: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
第2篇: 深处着眼细处着手主题教育党课
大处着眼细处入手解决“行路难”
解决杭州交通问题有三个给定的前提摆在我们面前:一是轿车不能禁,老百姓的消费冲动、汽车产业上下游的关联效应、汽车业在大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产业意义、“入世”后我国不生产将把这块市场拱手让给国外汽车商……,这一切都使得限制轿车成为不明智之举;
二是路在不断增,到03年底杭州“33929”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实际完成工程超过了规划项目,道路增长速度10%,杭州机动车的车均道路面积已接近国外大城市水平;
三是增路要有个过程,这不仅是因为受到财政投入的限制,还因为不断增路扩路必然带来不断的大拆大建,这与杭州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宗旨可能产生冲突。这就提醒我们:一、缓解交通问题是个大题目、综合性的题目,不能只寄希望于扩路,必须大处着眼,细处入手,综合施治。二、交通问题是世界大都市发展中的普遍难题,是人们在享受大都市集聚效应之利的同时不得不承受的某种代价,交通问题只能缓解,不可能奢望回到小城镇或田园生活的节奏和安静。认识和缓解杭州“交通难”问题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加快研究交通战略规划。交通战略规划不是一般意义上地搞一些纯技术性指标,是要从更综合、宏观和前瞻的角度分析思考交通远景发展问题。比如,要研究道路面积与城市总面积及未来总人口、总机动车数的比例。美国一些大中城市道路面积占到城市总面积的45%,伦敦占到35%,北京仅占到16%;
东京人均道路面积13.5平方米,北京仅4.5平方米。杭州在构筑大都市的未来时应该在这个宏观问题上早有设计。再如,要推动大都市“多中心”空间布局的形成。广州已明确提出“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全市已分成五个相对独立的规划区间,就是为了分散市中心工作区,减少往一个中心赶路的交通拥挤问题。杭州“一主三副六组团”的空间布局已定,要注意分散“一主”过分集中的城市功能,推动“三副六组团”工作区和住宅区的衔接,减少往市心甚至穿过市中心上班族的出行率;
“六组团”要注意防止重复“城西模式”特大(几十万人口)、纯居住区(千军万马向日葵般迎着太阳上下班)的弊端。
二、引导居民理性消费轿车。一要注意借鉴国外大都市轿车消费的理念。美、日、法等国家大都市轿车保有量和出行率大体是4:1~6:1,纽约600多万辆机动车日常出行仅100多万辆,香港的出行率仅百分之十几。国外现代大都市轿车消费的基本理念是:大城市家用轿车是“往外开”的,是城际交通工具非上班的工具,是辅助性的代步工具;
中小城市家用轿车才比较适合作主要代步工具。我们没有这样一种观念,有了车都往城中心开,就会出现汽车没有自行车快、找不到停车位、等人舍不得停车费就围着商场转等尴尬情况。二要通过经济手段引导。理性消费轿车的观念要靠强有力的经济手段支持,可以借鉴新加坡、伦敦等国家的做法,用价格杠杆保证资源配置合理化。比如区分情况提高停车费,越往城中心开停车费要越高(香港市中心1个泊位100万港币∕年),停得时间越短收费越高,越是高峰时间收费越高。再如,区分情况提高养路费,有两个问题我们要看到,财政用纳税人的钱修路,存在无车人为有车人掏钱修路的嫌疑;
另外有车人交纳的养路费也远远不够修路养路的成本。因此不反对购车但适当提高养路费合情合理,开车里程多的和仅周末或中远途用车里程短的收费不一样,也合情合理。
三、全方位推进“公交优先”的落实。首先要走出把“公交优先”仅仅理解成路上公交车优先的误区。从现代化国家大都市建设的经验看,“公交优先”在某种意义上说,首先是轨道公交优先。由于轨道交通有廂体大、载客多、速度快等优势,国外很多大都市轨道交通载客量已超过公交载客的五成以上,香港、莫斯科达55%,巴黎达70%,东京高达80%!杭州笼统地提“立体交通”不切实际。广州市建成不久的高架内环线拆迁1.2万户居民70多万平方米,大大缓解了的交通难问题。而杭州一条中河高架已使沿线的中山路、清河坊、鼓楼、胡雪岩故居等文化景观暗然失色,招来很多专家批评。地下轨道交通应是定位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杭州的必然选择。当然,上轨道交通要在客流量的预测、资本金的落实、项目上马后的补亏还贷方面加强论证,争取早日开工。其次,要想尽办法使路上公共交通便捷、便宜。要解决公交专用道太少、其他车挤占专用道的问题,巴黎高峰期有480多条公交专用道以保证公交的畅通。还要解决公交线营业时间太短的问题,如果乘客出行稍晚回来就没有公交车可坐,就会要么采用其他交通方式、要么在同一时间都拥挤到公交车上。还要花气力解决行车路线少、换乘不方便的问题,国外“零距离换乘”的理念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下车后找不到下一趟车或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换上车,都可能使一些乘客望公交车而退。此外,公交车票面价格不宜太高,换零钱要方便,国外公交有一日票、三日票、五日票、全家票等各种票面形式,就是想千方百计地把乘客“拉”上公交车。还有,要在城郊结合部建立大型停车场,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停车服务。如果结合部停车便宜得可以忽略不计,城中心停车费又贵得让人心疼,上公交又便捷、使宜,多数有车人就会接受经济手段的诱导,在城郊结合部换乘公交。
四、细化、狠抓交通管理。在同样的车均道路面积条件下,不同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差别很大,这就全在管理了。比如,道路的区分和引导工作要跟上。从理论上说,道路功能定位可分为城际高速路、沟通城郊与城市主干路的快速路和城内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生活区道路等六个层次。不同功能的路其宽窄、车速(时速从120公里~10公里不等)要求应不一样。我们现在路的功能区分还不够明显,功能混杂导致道路的使用效率降低。要使快速路快起来,就要改变以往笼统的“一慢二看三通过”的旧观念,快速路就是要保持一定的快速度;
快速路、主干路要禁止某些车辆的通行;
要减少封闭式的小区设置,让小区路、小巷小街道也能疏散一部分交通流。再如,要花大气力增加停车泊位,杭州市区平均每4辆车只有1个停车泊位,乱停车、乱占道已成为交通拥堵的祸害之一。要提高现行小区开发泊位仅40%的比例,同时尽快解决一些泊位待价而沽、有位无车的问题,还有,要增加杭城道路的地下通道,适当减少主干路的斑马线和红绿灯。杭城现在一方面存在人行护栏和机非隔离设施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有些护栏和机非隔离设施距离过长,超过了行人心理承受距离的问题,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导致行人违章横穿马路情况的出现。户外天桥和地下通道相比有两个缺点:影响城市景观,先上台阶使人容易望而却步,地下通道的一个优点是先“易”后“难”,先下台阶相对讲行人心理更容易接受。此外,十字路口信号灯的设计要改进,有些宽马路行人走到路中间绿灯已变成红灯,极容易诱发交通事故;
交通标志的大小、高低和提醒距离也要精心考虑和设置,尽量给行车人以方便;
要加大对出租车、公交车违章、“霸道”开车的惩治力度。
(原载《杭州日报》2004年3月15日)
第3篇: 深处着眼细处着手主题教育党课
我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梦境的亦真亦幻令人不胜惊叹、唏嘘不已,梦的飘渺、梦的美妙不断地陶醉着梦中人,这种精神现象曾经令多少文人骚客为之神往,多少志士仁人为之奋斗。正是梦的存在使我们倍加前进的勇气和取胜的信心,因为梦,我们的世界更加多彩和美好。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一个人、一代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怀揣梦想,不放弃希望,埋头苦干,努力奋斗,终会一步步地让美好的梦想变为动人的现实。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梦则民族有望,少年追梦则国家昌盛。
五千年民族魂,生生不息;一代代炎黄种,风雨前行;挥汗水洒热血,为国强盛;一人梦民族梦,中国崛起。看历史长河,载着兴衰荣辱,奔流东去;听时代号角,吹响复兴强音,响彻云霄。泱泱五千年东方大国,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不朽的璀璨文明。怎能不为伟大祖国骄傲,怎能不为伟大民族自豪。泰山奇绝壮美,昆仑莽莽巍峨,长江黄河奔腾千里,江南塞北万千景色。横亘万里的长城昭示着民族气魄。博大精深的浩浩文学显现了民族骨骼。虽然也曾遭受苦难,虽然也曾遭遇挫折。但英雄的中华儿女不曾屈服,而是一直为了心中一代代绵延不息的中国梦而奋斗,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命运不计生死,一心探寻救国之路。忘不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铮铮誓言。忘不了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中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挺身而出的热血青年。忘不了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一代代的建设者。正是在一代代的奋斗中,我们的中国梦才能得以延续,我们的梦才能越飞越高。忆往昔,岁月峥嵘,看而今,沧海桑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神九”直上苍穹,“蛟龙”深潜万丈。伦敦奥运再传捷报,中国作家终摘诺奖,成就让我们欣喜和自豪。我们正沿着正确的道路向着梦想前行。
第4篇: 深处着眼细处着手主题教育党课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作者:潘晓东[1];
作者机构:[1]上海数字印刷行业协会;
来源:数字印刷
ISSN:2095-9540
年:2018
卷:000
期:012
页码:P.13-15
页数:3
中图分类:TS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规划;长远;一年一度;盘算;工作
摘要:又到了一年一度盘算工作成绩、规划来年计划的时间,规模普遍不大的数字快印门店除了个别眼光独到、颇有见地的投资人有相对长远的发展规划外,大多处于顺势而变、补市场空缺的位置,也难有坚持数年的长远规划。
第5篇: 深处着眼细处着手主题教育党课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关于"负担轻、质量高"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1. 我所理解的"负担轻、质量高"的涵义
1.1 "负担轻"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负担轻。这不是说少学点教学内容,而是说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时,学习效率高、学习主动性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气氛轻松活泼,对知识的获取不是机械被动式的。说通俗一点就是让学生学得兴奋,不觉得累。二是指学生的课下学习负担也在轻。课下学习负担主要是以作业的形式存在,除了由于老师布置作业绝对量过多而造成的负担重以外,也有因课堂上教学效果不好,学习效率低下而造成的课下作业完成困难这种相对作业量过多的情况。作业要适量,这个"适量"的度主要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果课堂没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没有做到课堂的"负担轻、质量高",那么,课下的"负担轻"是不可能的。
1.2 "质量高"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以外,更重要的是这种成绩的取得是以"负担轻"为前提的,而且,要通过课堂学习,对学生终生受用的多种能力都能得到全面地提高。从这点意义上说,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做大量练习而获得的高分,并不"质量高"。"质量高"的另一层含义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要高。教师"质量高"的教学,是学生"负担轻、质量高"的保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在教学各环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化备课、授课及辅导。
2. 生物学科的"负担轻、质量高"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2.1 备课重在"细化"
这是生物教师最要花大力气的一个环节。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课前精心地准备,到课堂上手忙脚乱,质量高是谈不上了,学生如何负担轻?
备课"从大处着眼"是指在教案里要体现对教学大纲、教材的钻研(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要重视对学生的研究(因材施教),要选取合适的教法及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要设计出课堂教学流程(整体驾驭课堂进程)。
"从小处着手"是把前面的这些细化成可操作性强的具体的做法,并把它们在教案中反映出来。
2.1.1钻研大纲及教材要把它落实在:①围绕教学目标,补充更新课本给出的教学材料,如《传染病》这一节就可补充爱滋病、疯牛病、性病、鸡的禽流感等内容,这些都是学生较熟悉的且感兴趣的,为什么一定要用书上陈旧的例子呢?②教师还可以适当调整教材的前后章节的顺序,如《骨骼肌》这节,在学完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后,紧接着学骨骼肌群这部分的内容,要比书上的安排--把骨骼肌群放在骨骼内容后面讲的效果要好。③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试题或设计出典型的题目去对映落实教学目标中的各知识点,这种做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效。试想,在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就是以实战性的"真题"作为分析对象,当你把练习或试卷发下让他们做的时候,他们还需要"哗哗"地翻书而不知所云吗?④当确定了教学重难点后,要落实具体的突破办法。我常用的方法有:a把文字叙述变成简练的粉笔画。如用下图来阐明化石在地层中分布情况以及如何证明生物是进化的这部分内容,效果非常好。从这两幅图可直观地看出:如果生物是上帝创造的,那么在不同时期的地层中所存在的生物化石都应该是一样的;
如果生物是由生活在水中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那么在不同时期的地层中所存在的生物化石是可能反映出来的,越早形成的地层,其中变为化石的古生物就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越多。越晚形成的地层中,其中变为化石的古生物就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越多。b打比方也是一种突破重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遗传部分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基因、性状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很难理解,我上课时把它们用建造楼房来比喻,染色体相当于建造楼房的设计图纸(建造人体这个"楼房"需要46张图纸);
遗传物质相当于纸上的具体设计信息(正是这些设计信息决定一座楼房的所有特征);
基因就相当于整个设计信息中的一个一个的自然段(这个自然段是来设计楼房的某一个特征的)。通过这种比喻,就把学生毫无印象的"人体内有46条染色体,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遗传物质持基本单位就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这些内容形象化。再如把神经系统比作"司令部";
把抗体比作GPS精确制导导弹;
把重吸收作用的肾小管细胞比作站在一条生产流水线旁的工人;
光合作用这节,把叶子比作"工厂",叶绿体比作"机器",光能是"动力",二氧化碳和水是"原料",在叶绿素这个"生产工人"的操作下,制造出葡萄糖和氧气的"产品"……等等。c编制口诀,形象记忆。为了让学生按顺序记住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我取每门动物的第一个字串成"原腔扁线环软节",记成"圆(的)枪,扁(的)线,环(是)软(的),(打了)节",我在黑板上画了这么一支怪枪,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并且记忆深刻。在讲节肢动物门的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这四个纲时,我把它编成"昆壳蛛多",记成"空壳(的)猪(很)多"。这些都不能依赖课堂的临场发挥,而是在备课时就仔细安排好。
2.1.2重视对学生的研究也不能大而化之,只是分析、研究、了解了学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这里主要谈谈对于困难生的处理方法:如果是默不做声的困难生,往往是会被忽视的,因为他们并不调皮,对他们则一定要设法使他们参与到讨论中来,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用与所授知识相关的内容来开他的玩笑,或者以他为例来讲解某个问题,或者抛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他回答等等。对于那些较活泼的甚至是故意捣乱的困难生,则抛一些稍难一点的题目镇住他,但同时不能打击他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对于优生,要鼓励他们向老师提问题。这里虽说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教程中发生的,但在备课的时候,如果把本节课主要想解决哪一二个困难生的问题列进教案中,可能上课时的针对性会更强。
2.1.3选取合适的教法易,但把教法"细化"难,而把教法细化成课堂流程是教案中必做的。生物课堂常用的教学法有:谈话讨论式;
探究式;
设计驱动式;
情境式;
竞赛式……等,并且多数情况下都是多种教法的综合,正所谓教无定法。下表是常用几种教学法的模式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教法 适用课型 操作模式 重点提示
谈话讨论式 概念新授课型(如《免疫》《传染病》等) 1.教师语言要有较高的思考性和推理性2.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思考但不要帮学生得出结论3.不能让学生简单回答"是"或"不"探究式 实验课型或以实物观察为主的新授课(如植物营养器官各节、种子的成份等) 1.探究指导提纲上的引导问题的设计要有研究的成分2.学生的相互补充是深化学习效果关键3.学生之间探究的材料尽可能不同
设计驱动式 典型的以结构功能为内容的新授课型(如《心脏》《肾脏》《关节》等) 1.设计任务要明确2.学生的想象设计需教师的引导3.展示人体器官结构的同时要与功能联系,不能结构和功能分开讲
情境式 新授课型片段(往往与讨论式并用) 情境的呈现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常用的方法有:语言暗示法、以著显微设境法、实物设境法、游戏设境法、多媒体设境法等(具体见《中学生物教学》2000.2期)
竞赛式 复习课型 1.学生主持人要课前稍加培训。2.题目的典型性。3.制成课件,进程容易控制。
2.1.4关于教学手段的选用,我觉得不应该"唯现代论",而应该"唯适用论"。传统的"一支粉笔闹革命"课堂教学做法当然不足取,但粉笔画包括其它一些简单道具的运用得当的话,也能起到电化教学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我在上《血液循环》的时候,曾在教室的地面画了很大的血液循环图,我让学生分两组,在血管里按体循环和肺循环路线,脚尖碰脚跟比赛走步,从而加深对血液循环的理解;
我曾经用一根6米长的绳子,从教室前拉到后,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小肠有多长;
我也曾在透明的投影片上粘上两个纸质的小衣兜,再把投影片卷起来,让学生看到瓣膜的工作原理……当然,电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有其独特之处,并且随着老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师自己制作课件上课,使课堂效果和课堂容量都有很大的提高,使得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是实现"负担轻、质量高"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在实际应用中,如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则是最务实的态度。
2.2 授课重在"师生关系"
按理来说,在认真备课后的课堂授课应是水到渠成,为什么有些老师,课前的备课也很充分,但就是课堂上出不来"负担轻、质量高"的效果呢?人们多归罪于这位老师的语言不幽默,或者说是不是基本功差,又好像不是。我认为,这固然不能说没有关系,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没有处理好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说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负责,控制课堂的教学进程,是课堂教学实施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服务者。我不同意说"主导"就是"导演"这种说法,教师既然是"导演",则拥有对"演员"的支配大权,如果是这样的话,"导演"导的再出色,学生"演员"也不会感到"负担轻"的,讨论式的教法变成"一言堂"是自然的。学生仅有的一点主动学习的"主体"性,也会在导来导去之间荡然无存。如果真的把教师比做"导演"的话,我觉得他同时还应该是"编剧"、"剧务"、"演员",在课前准备阶段,他是"导演、编剧、剧务",在课堂上,他应和学生一样,都是"演员",而且是为学生这个学习的"主角"当"配角"的。"配角"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为"主角"的学习创造条件,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如果说这是在授课过程中"从大处着眼"的话,那么也只有摆正了教师的位置,才有可能"从小处入手",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课堂教学的"负担轻、质量高"。下面谈几点细枝末叶。
2.2.1课堂开头要"活"而有"趣"。只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就会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设计组织好新课的开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个关键环节。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直观导入法"和"语言导入法"两类。"直观导入法"主要是指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模型、图片、影视甚至电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这些内容入手,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如在讲叶片结构的知识时,让学生观察采来叶片正反面的绿色程度是否一样,把叶片放入热水中,观察叶片两面的小气泡是否一样多来导入新课;
如在讲鱼纲的时候,以变魔术的形式在讲台上变出一条鲫鱼,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它的外形、鳍的作用等教学内容;
再如讲有关自然选择的内容时,可以用一段动物世界里的生存竞争的录像片段作为导入。这种类型的导入方式,能最直接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积极的探求知识的状态。"语言导入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启发,带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方式也是千变万化。如"刚才我们复习了苔藓植物,知道它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也没有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类比它高等的,有真正的根,也出现了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的植物--蕨类植物。"这是复习导入法;
"假若你是一名法医,你能凭借被害人的尸骨来判定其性别、年龄等特征为破案提供线索吗?学了今天的骨的有关内容,你就能找到答案。"这是悬念导入法;
"我认识的一对农村夫妇,他们都是直发,但是他们却生了一个卷发的儿子,丈夫因此就说这个孩子不是自己的,要和老婆离婚,每天非常痛苦。同学们,可以给他什么劝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遗传变异的知识。"这是故事导入法;
"一个姑娘本领多,天天在家织网罗,织成网罗无事做,专网蚊虫与飞蛾。"这是谜语导入法;
"传染病顾名思义,这类病能传染,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可以传染的病?"这是解题导入法……总之,好的导入法应该具有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艺术性。导入法的应用不仅仅在一节课的开头,在一节课的各知识段落之间,设计更小巧、精悍、转折衔接自然的趣味性导入,以适应初中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持久、易疲劳的特点。
2.2.2课堂组织形式要"活"而有"序"
学生的学习行为虽然是个体行为,但课堂的小组讨论式学习更有创设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互相帮助的联动式学习,也更有利于教法多样化的实施。所以,课堂的组织形式要把"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整体活动"在不同的教学环节相互穿插进行。"个体活动"要避免学生和教师的单线活动,而应该让学生成为面对全体学生示范的个体。如在提问某个学生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站在距该生远一点的位置,以迫使他放开声音,面向全体同学陈述。对于回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但不应直截了当地说"对"或"不对",应该由其它同学来评论或补充,或由回答问题困难的同学本人请XX同学帮他补充。"小组活动"的形式最多,可以有小组实验观察、小组讨论、小组竞答、小组游戏等等。小组活动往往能使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同时也要注意有序性的问题,要使学生明确活动程序和规则,以使学生的活动能高效地进行。否则,活动会流于形式。另外,科学研究证明,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这要求我们老师要把最重要的内容要安排在课堂的前半段完成,课堂的后半段要多安排学生小组活动。
2.2.3课堂提问方式要"活"而有"的"
课堂提问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把提问看成是老师的权力,也不能只把提问当作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情况手段。教师的提问是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提醒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的教学活动,是和学生交流的一种手段。灵活的提问方式包括:填空式提问,疑问式提问,反问式提问,设问式提问,综述式提问。不管是用哪种提问方式,教师的提问的目的性一定要强,如果是想检查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的情况,多用填空式;
如果想检查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多用疑问方式;
如果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用综述方式……在提问的时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给不同难度的题目,对于程度差的学生,教师提问的语速要更慢一些,停顿更长一些,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同时要适时地提示与探询,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给予认真的分析和评价,强化学习效果。提问一定要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教师地提问题的时候要和学生一起思考,不要给学生造成思想上的压力。
2.2.4课堂结尾要"活"而有"绩"
结尾的方式有总结式的结尾,复习式结尾,这两种形式的结尾,可以由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完成;
检测式结尾和启发式结尾一般由教师来完成。但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结尾,都一定要留有反馈交流的时间,一定要落实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实绩"上。
著名教育家吴昌硕校长认为:一节好课应该是设计精,结构巧,课前"精心设计",课上"精心施工",有起伏,有转换,有高潮,气氛和,方法活……方法可以千变万化,但"活"字总是钥匙。
2.3 课后指导重在解决学生应用问题
由于生物课后不留作业,但并不是说课后就不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生物学科所学的知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用所学过的生物知识去分析、观察身边的生物现象,做一些生物小实验。在学习叶的知识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做叶脉画;
在学种子的知识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做不同因素对种子发芽影响的实验;
学血液有关知识的时候,指导学生看懂血液化验单……等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及思考,请方家指正。
第6篇: 深处着眼细处着手主题教育党课
内容
很多人知道我是写小说的,也有很多人知道我写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我是顶尖的战略管理专家,色艺双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
我在麦肯锡干过,又在华润干过,自己还创过业。知识背景有西方的麦肯锡,有东方的曾国藩、《二十四史》、《资治通鉴》。
我试图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就是讲讲战略管理。为什么不可能完成?
1.战略管理太重要了
不怕慢,就怕站,更怕走反了。
“零售”、“扩大门店”、“2010年电商来了”等这些战略的失误,几乎很难在之后弥补。“一将功成万骨枯”,“万骨枯”有可能就是战略定错了。
一人无能是一个人的无能,一个将才的无能是一支军队的损失。将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能不能上阵,而是能不能把方向定清楚,而且笃定地去执行。方向一错,大家就倒霉,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2.这个工作太难、太复杂
迈克尔•波特,就是提出“波特五力”的战略权威,写了三大本关于战略的经典理论书,在MBA中至少是一个学期的课程。
麦肯锡公司呢?不在麦肯锡工作两年,不每周八十到一百个小时地工作,你连战略管理的门都摸不到。
3.其实是我个人的原因
无知者无畏,我战略管理的经验太多,知道得越多,越难取舍。
但是我还是要讲四点:什么是战略,为什么要做战略,如何做好战略管理,“四勿”是什么。
一、什么是战略
麦肯锡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早的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它自身有很多很好的方法论。
麦肯锡的定义,战略就是一套完整的行动方案。这套完整的行动方案包括:何处竞争、如何竞争、何时竞争。
看上去很简单,但里面有几个核心词,帮大家提取一下。
1.行动方案
战略不是一个口号。具体行动要做什么,教到中层经理水平,而不是一把手水平。他知道之后的两三年最该干什么,以及怎么干。
2.系统性
何处竞争、如何竞争、何时竞争,这几个关键点之间,商业逻辑是不是通畅,互相有没有矛盾。
比如,一个姑娘刚能温饱,你让她去买爱马仕的包,这个是有问题的。一个人刚有点钱,想找点微醺的感觉,你让他买高级红酒就是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刚刚温饱的女生,你卖她时尚杂志;
刚刚有点钱想喝一口的人,你卖他二锅头,就没问题。这些是系统性的问题。
3.合理性
当你已有一套行动方案,而且是系统的时候,之后就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
每一个关键战略要素后面都要有一个“为什么”。何处竞争,为什么这么定?如何竞争,为什么这么定?何时竞争,为什么这么定?
我有一个好朋友罗永浩,他对着话筒比我说得强多了,他能说一百个小时也不累,我说一个小时就完蛋了。
但是有一天他对我说:“冯唐,我要做手机。”我第一个问题,以及到现在还是我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手机是个好东西,但为什么、凭什么是你做。
二、为什么要做战略
也许会有人说,战略定义我清楚了,但为什么要做它呢?这是领导的事,或是战略部的事,是战略专家、咨询公司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也许有领导说,我干吗要跟别人商量、讨论?我拍拍脑袋就出来了,而且跟大家想的比起来,有可能我拍脑袋的更好,比起战略公司提出的方案,我拍脑袋的有可能既省钱,又是真知灼见。
这一系列的偏见围绕着要不要做战略管理、为什么要做战略管理。
坦率地说,如果是一家很小的公司,创始人非常有实践经验,有可能不需要战略。这就是麦肯锡很少给小于四百人的公司服务,很少给收入低于五亿元人民币的公司服务的原因。
用我的八个字来总结为什么要做战略——“上下同欲,少走弯路”。
欲是欲望、欲想,是大家要想到一块儿去,以及知道目标在哪儿之后,应该按哪些主要步骤去做,这样可以减少走弯路。
华润从2010年开始申报《财富》五百强,这是当时我带队申报的。当年它就进入世界五百强排名395位,之后排名连年大幅上升。2012年是233位,2015年是115位。
2019年7月22日,《财富》杂志公布了2019年世界五百强排名,华润以销售额919.9亿美元,名列第80位,排名较去年上升6位。
不到十年,也就是从2010年到2019年,华润的排名上升了315位,这是我知道的有史以来排名升速最快的公司之一。
如果总结,当然里面有人和团队的拼死努力,但是如果你问这个过程涉及的最核心的一百个人,谁都不会否认,战略管控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十万员工,上万亿资产,国内每个省都有员工。怎么管?怎么能形成合力?怎么能达成共识?
没有共识不行,有了共识,没有非常具体的步骤也不行,同时也不能做到少走弯路。
光在香港的总部,把这事想得再透,下边的人不知道、不认可,具体实施的时候一定不会达到想要的效果。
想清楚,避免中间的弯路,“上下同欲,少走弯路”,这就是一个上规模的企业要做战略管理的原因。
举个小的、个人的、跟公司无关的例子:
在野外徒步,几个人分到一组,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正确的方向。常见的是,不是人没力气了,而是走了一段,走反了,得往回走。
有两三次这样的情况,你会发现大家就丧失了信心,对自己,对领路人,对徒步本身都丧失了信心。
但如果说“没错,就这个方向,你就这么做吧”,不要小看这种话、这种笃定,在现实生活中,不知道有多重要。
当公司已经接近千人时,那CEO可能就需要做三件事——定方向、找人、找钱。
1.定方向
因为我是做战略管理出身,所以我还是把“定方向”当成领导力非常核心的一部分。
方向都定不出来,怎么能领导大家往某个方向去走?笃定的方向,会产生独特的魅力,激发自己和员工更多奋力一搏的热情。
2.找人
找到合适的人,弥补自己能力和天赋的不足,帮助一个集团往前走。
3.找钱
找钱为什么是领导力构成的一部分?没有钱怎么打仗,没有钱怎么发展?管理者如何找到合适的钱、性价比高的钱、能够跟业务匹配的钱,这个也是高级领导力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三、如何做好战略管理——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句话是曾国藩总结的,如果你想知道曾国藩是怎么把那么多事做好的,如果你想知道那种持续挣钱的大公司是怎么做战略的,就从这八个字开始去想。
1.大处着眼,即高明
首先是看大尺度时间,讲战略的时候,你要看过去的十年到二十年,以及未来的五年到十年。
其次是看大尺度空间,别人是怎么做的,在二线城市是怎么做的,在一线城市是怎么做的,在国外是怎么做的,在发展中国家是怎么做的,在发达国家是怎么做的。
有一个很好的工具,能帮助大家在大尺度时间、大尺度空间去思考,就是特别简单的“3C”。第一个C是Company,第二个C是Competitor,第三个C是Customer。
第一个C,意思是你自己从大处着眼,想想你是谁,有哪些长处,现在是干吗的,将来能干吗。当时老罗做手机的时候,我就问他,凭什么是你,你有什么样的优势。
第二个C,就是你的竞争对手、市场是什么样子,他们过去怎么样,他们的生意做得好不好,他们的利润如何,他们的生意模式是怎样的,他们最强的地方在哪儿。
第三个C,就是你的客户是谁,谁来买你的服务、产品,他们是哪些人(性别、年龄),他们的心
理、购买习惯、购买力是怎样的,甚至他们未来的变化是怎样的。
我写书写了二十年,如果你问我谁读冯唐,他们为什么读冯唐,哪些人是我的竞争对手,作为一个作家,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如果你是我的出版商,不好意思,你必须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对你来说就是一笔生意、一个产品、一个服务。
我作为一个产品,作为一个创造者,反而不需要想那么多,我做好自己,按我自己的理解去表达就好了。
如果你逼着工程师,想这些问题是有问题的,但是你逼着CEO,逼着创始人,逼着管理团队去想这些问题,是再正确、再正当不过了。
2.小处着手,是精明,讲细节
战略就是高高在上的吗?错,如果战略落实不到基础,落实不到基层,不能把事情做成,它就立不住。战略从来不会忽视战术,从头到尾的变化,以及优化。
“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炸过二百五十万只虾,他讲,一只虾从海上捞起来,到端到客人面前,要经过二百个以上的环节。
每个环节对这二百五十万只虾,都要做一遍。经过反复的落实、反复的优化,才能说真懂一行,才是从小处着手的精明人。
四、“四勿”:“勿意”“勿必”
“勿固”“勿我”
1.“勿意”,不要臆想,不要异想天开
不要“我认为”,不要你想。你完全可以到现场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去问问专家,专家会告诉你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的。
2.“勿必”,不要一定怎样
不要“一个流程必须这样”“一件事一定要这么
干”,如果一个人坚持一成不变,经常会出现重大的错误。
3.“勿固”,不要固化印象
不要说“我就这样了,敌人也就这样了,事情也是这样的,市场也是这样的,客户也是这样的,他们不会产生任何的变化,他们都会按照我想象的他们这样,一直持续待下去……”,事情往往不是你想的“这样”。
4.“勿我”,不要过于自我
自我是个好东西,一个人没有自我,定不下来事。但是一个人如果总想着我,看不到周围,看不到竞争对手,看不到客户,看不到同伴,事情也是没法做下去的,也无法从小处着手,因为他被自己框得太狠了。飘在云里,漂在水面,沉不下去。
举个小例子——订餐,有多少人拿到订餐信息之后,非常清楚穿什么?去哪儿?什么时候去?进哪个包间?坐在什么位置?吃什么?
用这个标准来看,百分之九十九的订餐信息是不准确的,至少没有最优化。这种事都不能从小处着手,其他大事怎么能期望他做成?
再举个例子:
某天,我收到朋友微信说:“咱们碰个面吧。”我说:“好”。这个朋友说:“在神宫前碰面……是有咖啡馆的那个神宫……那家咖啡馆的阳光很好,我现在就沐浴在阳光之下……这个阳光上面还有一朵像小象一样的云彩,我就在那云彩下边儿等你。”我说:“给我地址。”
只有大处,没有小处,落不了地,眼高手低做不成事,不行。只有小处,没有大处,格局不够,自己做不成大事,而且还可能耽误领导的大事。
所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做事法则,看上去简单,其实是一辈子的修炼。
如果你逼问,是选小处着手还是选大处着眼?两害取其轻,我会说,还得选小处着手,至少能成就些小事,再修行修行,成大事可期。不会管一个医院还好,连手都不会洗,那连一个医生都当不好了。
我没见过,干不了小事,但是能干成大事的人。一室不扫,天下也扫不了。但扫了天下,不扫一室,有时候不是不能,而是懒得干了。